思杨吃过早饭就匆忙的赶往医院,今天上,周易教授有一个会诊要求思杨参加。
来到医院,距离会诊的时间还有半个多小时,思杨便打开电脑仔细的研究起周教授发给她的病历来。查不出根源的过敏性哮喘,这个病人因为哮喘已经出现过好几次心脏骤停了,如果再不能给出合理的治疗手段,病人加重的话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
中医有句俗话:“外不治癣,内不治喘。良医不治喘,治喘必丢脸。”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这些疑难呼吸道疾病,得了就很难根治,易复发,对病人从心理到生理都产生巨大的折磨。哮喘的根源在于本虚,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尤其是肺、肾、脾三脏功能失调,如果再遇到外邪的袭扰,如风寒、风热、饮食不当等就会引发旧疾。此时,思杨头脑中忽然产生九个字字:“养脾胃,调阴阳,固肾元。”方法是有,但是具体使用哪些药物调理,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药物治疗,吸入治疗和脱敏治疗都已经进行着了,现在要想的办法如何控制不明过敏原,如何用中药调理病人的脏腑机能增强免疫力提高抗过敏的机能。于是思杨再次唤醒异能快速查找起来,一个古方在意识中浮现出来,就在这时,周教授走进办公室,看到思杨摆手打了个招呼,然后拿起病历朝会诊室走去。
思杨赶忙合上电脑,抱起病例跟着周教授走向会诊室。一路上,思杨心里还在琢磨着那个古方中的药材是否容易获取以及配比问题。
进入会诊室后,思杨发现患者是一位面色苍白的中年男子,旁边坐着神情焦急的家属。周教授先向患者询问了近期的生活状况及感受,随后看向思杨,示意她说说想法。
思杨深吸一口气,将刚刚想到的思路阐述出来,特别提到了那个古方,并解释了其中“养脾胃,调阴阳,固肾元”的理念。周教授听后眼睛一亮,其他医生也纷纷议论起来。
然而,一位资深老医生却提出质疑,认为这个古方未曾经过现代临床试验,风险较大。思杨镇定自若地回应,称自己愿意承担风险并详细解释了异能辅助判断的依据。众人陷入沉思,患者家属则满怀期待地望着思杨,最终周教授决定先小规模试用部分药方成分观察效果,思杨心中松了口气,决心一定要治好这位患者。
就在众专家对思杨的想法质疑未消之际,思杨又提出一个更出格的想法,鉴于病人过敏原无法找到,为了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病人治疗的效果,思杨建议病人可短时间内进入无菌室治疗,这种做法必定会增加病人医疗上的费用。于是思杨说:“如果病人治疗费用上存在较大的困难,可以考虑医疗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