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要看咱们的野心究竟有多大啦!若能抢先布局、未雨绸缪,虽说最终成效未必尽善尽美,但是这个因我们已经放下。无需我们多言,章邯他自会深思熟虑一番。倘若他当真有意归顺于我方,必然会琢磨怎样才能谋取到最大利益,以及能否受到重用等关键问题。”说到此处,高要稍作停顿,目光炯炯地看向武涉。
紧接着,他又继续说道:“当然喽,这里面其实还暗藏着另一层缘由。你想想看,一旦你前去与章邯接触,那蒙毅那边岂能毫无察觉?”高要这番话犹如醍醐灌顶,令武涉瞬间恍然大悟,刹那间洞悉了其中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
高要此举的真实意图并不仅仅局限于收服章邯一人,其更深层次的目的在于给予章邯足够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好让他自行筹谋晋身之法。毕竟,从古至今,但凡心生叛逆之意者,无外乎都是冲着名或利而去。而依据各自追求目标的差异,所采取的策略亦不尽相同。
就拿章邯来说吧,倘若他果真开始认真思量叛逃之事,那么自然而然便会联想到叛逃之后自身的身份地位将会发生何种变化。此即所谓的“投名状”——一份足以证明其诚意和价值的筹码,唯有如此,方能确保他在新阵营中获得应有的重视与待遇。
武涉的目标是章邯这个人,而高要却已经不单单将目光局限于章邯个人,章邯的确是秦末的名将是不假, 不过高要已经不单单局限于一定要得到某一个名将了,将领都是可以培养,
历史上真正有能力的人其实不少,只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能够出人头地,而在南境发展了这么多年,高要一直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不然也不会建立学院,甚至半强迫的让商山四皓出任其中的院长的位置,甚至免除了所有的费用,基本上就是贴钱在培养这些人才,
而效果在这几年也在陆陆续续的出现,首先就是南境军的基层将领越来越多,南越一族的虽然教育程度非常低,却也同样有着自己的优势,从小在部落,甚至是山林之中长大的这些孩子,力量,速度,甚至是武力值基本上都是远高于同龄的大秦的孩子,
而这些孩子本身因为还没有长大,学习能力依旧充足,有个半年的时间基本上就能够保证跟秦人的交流没有太大的障碍,读书写字,读书明理,识字学法,再加上系统性的军事训练,不少的南越一族刚刚到十八岁的人都已经可以进入军队之中,甚至稍微表现好一些的都能够当上十夫长,甚至是百夫长,一些天赋特表的出色的也能够受到单独的培养,就连高要自己亲兵队伍之中现在南越一族的人也开始出现,而且比例还不少,
当然本身对于秦人迁徙过来的人同样也有所安排,只是从事的方面不同,并且也从其中挖掘出了不少的人才加以培养,比起传统的培养,要么从文,要么从武,高要的培养更多元化一些,算术,农业,手工业,木匠,铁匠,高要都用高薪专门招揽老师来负责指向性的教导,
“主公英明,那主公,要是没有什么事情的话,在下便赶回韩信将军麾下任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