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咸阳被夺取之后,诸侯之中,倒是并没有人选择真的占据咸阳,而是主要全部都将目标放在了其余的位置, 项羽占据了陇西以及北地, 当然项羽真正的目的是觊觎上了北地十余万秦军,这些秦军没有粮草,迟早是要崩溃的,只要招揽的方式得当,这些优质的兵源很有可能为自己所用,
魏王魏豹则是占据了河东,上党,鲁川,以及内史关口等部分区域,算是实力进展最快的了,别看从地域上来说,这几个地方加起来还没有一个陇西大,但是实际上人口,富足程度却是远超陇西何止一星半点,再加上从咸阳掠夺的物资,原本因为攻打咸阳损失的士卒得到了补充,而且手中的兵力已经提升到了足足六万的程度,
再加上原本这一次诸侯联军便是以魏王为主,这使得魏王魏豹在名义上也获得了不少的支持, 因此投奔于魏王魏豹的人也多出来不少,
同样出兵的赵王申阳这一次就觉得不舒服了,虽然在掠夺咸阳上也获得了不少的好处,但是与之相对的便是占据着河内,邯郸,东郡的赵王申阳感受到了压力,自身的兵力 只有三万了,而身边便是实力急速膨胀的魏王魏豹,这对于赵王申阳来说是个极大威胁,
韩王韩成除了原本的颍川,淮阳之外,在撤退的同时也占据了部分南阳郡,代王赵歇则是在恒山,太原之后,已经开始准备染指上郡,
经过那场惊心动魄的咸阳之战后,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参与此战的诸位诸侯们,纷纷以咸阳这座曾经的国都为核心据点,向四周展开了疯狂的扩张和蚕食行动。并且已然初显成效。
并非所有的王侯都能在这场激烈的角逐中站稳脚跟。比如辽东王韩广、燕王臧荼、胶东王田巿、齐王田都以及衡山王吴芮等人,其命运各不相同。有的王侯选择专心致志地发展自身实力,韬光养晦;而有的,则不幸被汹涌澎湃的起义军浪潮所吞没,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毕竟,在秦末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里,拥有一个正统的名号固然至关重要,但仅仅凭借着这一点虚名便妄想稳坐高位,无疑是痴人说梦。残酷的现实注定会让一些人沦为历史前进道路上的牺牲品。
与此同时,身处南境的秦王——也就是如今众人所称的高要,却凭借着卓越的智慧与谋略,成功崛起并成为雄踞南方的第一大诸侯。他麾下兵强马壮,领土广袤,势力范围不断延伸拓展。但对于北方的绝大多数诸侯而言,高要这个名字还稍显陌生。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南境地区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天然的劣势,交通不便,资源相对匮乏,与中原地区的交流也较为有限。因此,尽管高要在南方声名远扬,但在北方诸雄眼中,他仍然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