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玄幻小说>悟空修真路> 第40章 孙行者智降妖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章 孙行者智降妖怪(1 / 2)

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从丹道修真而言来看,寓意深远。

仁主生,义主杀。杀以卫生,杀即是生。在丹道中,仁为生机之象征,义为除邪之力量。能生而不能杀,并非真正的仁。前行之时,孙悟空诛杀白骨,此为义举,实则为能仁之表现。八戒却误以为非义,三藏亦以为非仁,因而冤遭贬斥。此乃内仁而外义之误判,殊不知义即仁也。八戒感悟白龙马谆谆告诫之诚意,追悔当初扑灭白骨之事,跪地恳请行者解救众人于倒悬之境。此乃以义释仁者之囚,使其复任关键之职,得以专掌生杀之权。故小龙曰:“他是个有仁有义的猴王,管情拿得妖精,救得师父。”以仁义言之,则为大道运用之开端;以金木言之,则为丹法相生之奇妙。一阴一阳,一夫一妻,颠倒配合,而不可暂离。金,象征义;木,象征仁。木恋金而顺义,金爱木而行仁。二者互相为用,方能合成正果。此乃本诸一性,自配元神,虽曰兄弟,实同一气;虽曰妖魔,实共五行。若能斩绝尘缘,还原归本,便可达至大觉之境。

仁义之道,惟信为主。在丹道修行中,人之于信,犹如水火金木之于土。水火金木无土则无由生,人而无信则无以立。行者拒绝八戒而不行,是厌恶其言之不实。言语一旦不实,则无法成就契合,难以善用行藏之道。故小猴奉猴王之令,道:“那八戒不大老实。”怒而将其拿回。美猴看菩萨之面,道:“我且不打你,你即老实说,不要瞒我。”不老实,即不信;老实,即信。此与公主寄信之信相互照应。言除魔返正之道,务必真心实意。唯有此一信,方能为之转旋,切忌弄虚头、施狡舌。

行者道:“老孙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此乃忠臣去国,不忍一日忘君之写照;大圣归山,岂忍一日忘僧!可见前之不去,非其本心;拿回八戒,正思同往。八戒两边乱张,道:“看看那条路儿空阔,好跑。”此为何意?八戒已逆知行者捉回之意,故作直言无益之态,不如作乘空跑回之状,以激其速发诚心。此乃假拟虚影,以勾取真神之妙法。

提及黑松林金宝塔放光;宝象国三公主寄信;黄袍怪变俊俏文人,入朝与国王认亲,把师父变作老虎;白马说:“师兄是个有仁有义的君子。”这些情节言语,而行者自不觉勃然怒、怦然动矣。然非一激,行者难以即行。为何?贬逐行者,乃唐僧之命;而请行者回归,非唐僧之命。犹如为王留行而未可暂留。故得妖精一骂之激,行者若为除魔而出,非为救僧而出;若为己仇而出,非为僧难而出。虽无唐僧之命,亦可行。故行者即佯信以自决曰:“不是我去不成,既是妖精骂我,我和你去。”此大圣出处之光明,权宜之妙用,而迥不由人也。

大圣径出门来,群猴拦住,特意晓谕道:“我保唐僧这桩事,天上地下都晓得。他倒不是赶我回来,倒是送我来家自在耍子。”盖今此一出,又似为天上地下任此大事,而非专为己为僧。前此一贬,又似唐僧爱我而故贬我,逸我而非劳我,真义精仁熟而不可以辙迹求也。行者下海净身,乃是洗心涤虑;八戒识得行者是片真心,更无他意。此时金木交并,而信行乎其间,何事不济哉!

在丹道修行中,此回故事启示我们,仁义之道相辅相成,杀以卫生,义即仁也。信为仁义之根本,真心实意方能成就大道。修行者当如孙悟空一般,虽历经挫折,仍心怀取经之念,斩绝尘缘,还原归本,以达大觉之境。同时,要善于运用权宜之法,在面对困境时,以智慧和勇气化解难题,实现修行的目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