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的普及总归是个长期的过程,短时间内看不出太大的变化。
除了少许对商业经济敏感的读书人以外,其他家境贫寒的学子只是体感书籍的价格几乎是隔几天便往下降一点。
比如用来开蒙的《三字经》和《千字文》,在京城的售价原先需要一百二十文。
如今已经降到了九十文,至于其他科举必读的四书五经或是其他书也在降价。
学子们虽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何事,但书价下降于他们而言无疑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特别是对于家境苦寒根本买不起书,只能靠借书来丰富阅读量的学子。
而且市面上涌现出不少广大读书人以往听说过,却完全没看过的书,
在这些书刚刚出现在书铺时,往往一上市就会被不差银钱的学子疯抢,就怕这些书是限量,一旦卖完了就没有机会再去拥有了。
但随着书铺几乎不间断地上新,他们也意识到了这书并非是他们所想的数量有限,反而是要多少有多少。
因此,不差钱的学子们也放弃了去抢书,给了普通学子攒钱买书的时间。
书价只在京城及周边一片有了明显的降价,至于扬朝内的其他地区想来并未有太大的变化。
除非印刷工坊能够在扬朝的大江南北都开办起来,不然仅靠京城内的三家印刷工坊恐怕对全国的书价产生不了太大的影响。
但此事明显不是他一人就能够办成的,宋群青打算参照前世连锁加盟店的形式,和其他商人合作一起把印刷工坊开遍全国。
在此之前,他需要让唯利是图的商人看到印刷工坊会有多赚钱,这样才能吸引人加盟。
不过此事并不着急,只要印刷工坊所印刷售卖的范围越来越大,总会有发现商机的商人寻上门来。
在删改印刷书籍的重复劳动之中,京城的春日悄然而来,光秃秃的树枝冒着绿意盎然的新芽,行人褪去厚重的冬衣,换上了妍丽的春衫,依稀可见春日盛景。
待宋群青从县衙赏着春色一路回家,这才知道原来谢父和谢奶奶几人已经到了家中,正在和谢淮安叙旧。
他们在冬日几个月的时间里将家中和宋群青交至他们的产业安排好,趁着春暖花开之际从衢州出发,一路北上抵达了京城。
等宋群青快步走到正堂之时,谢奶奶正满脸笑意地拉着谢淮安讲着些什么,肉眼可见这祖孙俩的红润眼眶,
而谢父和谢老太爷两个大老爷们则是围着小南星打转,一个捏着拨浪鼓夹着声音逗弄,一个忍不住在她娇嫩细腻的小脸上亲了好几口。
“哥,你回来了。”
听到熟悉的脚步声,谢淮安侧头看来,见到他的身影欣喜喊道。
感受到屋内人的视线集中到自己身上,宋群青抬手将兴奋小跑过来的谢淮安牵住,笑着跟谢家的几位长辈一一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