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林两人并不傻,自是知道这政论报纸与他们极其贴合,当下就决定好了他们报纸的定位。
与友人再度相见,心中有无数的话想说,宋群青一直和他们二人聊到月上中天才停歇。
家中早已安排好了客房,孙韶华和林水程可以直接入住其中,让手底下的仆从带人去客房休息,宋群青便也回了主屋。
许是兴致上头,孙韶华和林水程两人说做就做,连续忙了好几个日夜,直接将样报给弄了出来。
样报上的大部分文章都是他们二人的,而宋群青为了好友也在其中贡献了一篇政论。
两人的速度很快。,几乎是样报被印刷出来的隔日,两人就带着样报去了官府审查。
因着两人的举人身份以及报纸的内容未被查出问题,他们的《时论日报》当日就通过了审查,在官府上了名号,被允许出版印刷。
在送样报去审查之前,宋群青见过样报的完整版,清楚孙林二人此次去官府必定顺利。
事实正如他所猜想的那般,只是孙韶华的脸色兴奋中夹杂着些许失望。
宋群青见状不禁问了一嘴他身旁的林水程,却得到了一个十分孙韶华风格的回答——
原来孙韶华一直以为他们的《时论日报》是扬朝的第二份报纸,谁知道竟还有人抢在他们前头,他们只能算是第三个。
一直心心念念的第二变成了第三,也难怪他面带失落。
“你们怎么知道前头还有人办报?”宋群青难得被引起了好奇心,“可知道是什么报纸,何人所办?”
孙林两人的报纸办得如此迅速,是因为他们只需要考虑报纸上头的文章即可,而不需要考虑报纸的原料和印刷问题。
毕竟是朋友,宋群青早已帮着他们在这些方面打点好了。
可谁知道竟然还有比《时论日报》速度更快的人,宋群青难免会生出几分好奇之心来。
孙韶华撇了撇嘴:“那人只恭喜了我们成为了第三人,我们再问时他便什么也不愿意说了。”
“毕竟我们和那人是竞争对手,官府里头的人不透露给我们也正常。”林水程拍了拍他的肩膀,低声安慰道。
宋群青闻言也不失望,既然在官府那上了名号,想来不久之后就会出版了,到时候就知道是谁了。
这件事实在微不足道,没在宋群青心里留下半点痕迹。
跟孙韶华两人谈论了一番《时论日报》的第一期内容后,他则邀着两人一同去了剧院。
《梁祝》暂定连续十日连演二十场,为的就是一举将剧院以及《梁祝》的名声响彻整个京城。
但演员们也不是铁人的,十日的时间下来肯定身心俱疲,再加上要筹备和排练新剧本,谢淮安和瞿云意便定下了演十日休十日的规矩。
当然这是剧院初期人少戏少不得已而为,等到后续陆陆续续上新戏,便可以来回倒着表演。
这样不仅可以给看客更多新鲜感,也可以让演员们既能登台表演又能得到充分休息。
如今已经是《梁祝》表演的最后一日,整个乐康街被挤得水泄不通,剧院周围的一些青楼在白日也打开了大门招待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