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面临WP14发动机的挑战,歼8-3也可以临时改用推力略小的WP13F发动机,确保飞机能够继续飞行
。因此,在听取了这些问题后,不论是会议主持人杨知书还是各工作组成员,心情都相对轻松。
“接下来,让我们听听数字化研发团队的最新成果。”
杨知书转向了会议室后方的林欧华。由于数字研发团队通常不直接参与飞机的研发,他们的汇报总是安排在最后。
但这次站起身来的却是许宁,手中握着一份报告。
在场的许多人对他感到陌生。一般而言,当数字化研发团队开始发言时,就意味着会议即将结束,于是人们开始放松警惕,低声交谈起来。
“我们最近完成了歼8-3的一个空气动力学仿真。”许宁说道。
“结果显示,当飞机外侧挂架携带两枚阿斯派德导弹时,在特定的大迎角和高动态压力条件下,副翼的有效性显着下降,甚至可能出现反向作用。”
原本嘈杂的会议室突然间安静了下来。即便是对许宁有所了解的杨知书,也不禁怀疑是否出现了计算错误。
这两人刚到601所不到三天,总共也就六十个小时左右。
其实,杨知书原本打算等今天的研讨会结束后再正式介绍他们给团队成员。
对许宁来说,这是他头一次站在众人面前讲话,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带着疑问、困惑甚至是不解。
然而,在这样的时刻,他必须展现出自信与决断。仅仅停顿了两秒,他就继续说了起来:“我们知道,副翼的工作效率和飞机滚动的速度,受到空气压力、副翼角度以及飞行姿态的影响。
但使用传统的线性气动力学方法,我们无法准确预测这种情况,特别是在高速度和大角度飞行时,只能依靠经验和实际测试来修正。”
“我们则采取了一种新方法,考虑到了外部非线性气动力和机翼结构的柔性变化,从而能够更准确地模拟出不同条件下的气动效果。
研究发现,当一架携带四枚A型导弹的飞机以1.4倍音速飞行,并保持12度攻角时,若副翼偏转超过10度,则会出现副翼反向作用的情况。”
许宁的话让杨知书开始重新考虑起自己的立场。他知道,非线性气动与结构分析正是许宁的强项;事实上,这也是当初决定邀请他加入的原因之一。
比如,之前603所遇到的运7改造客机机翼颤动问题,许宁仅用一天便解决了。
经过片刻思考,杨知书清了清嗓子,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让我为大家介绍来自京航大学杜亦熵教授团队的许宁博士,他擅长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气动与结构仿真。”
随着杨知书的话语落下,原本寂静的会议室里开始有了轻微的议论声。
虽然多数人不了解603所的具体情况,但对于京航大学及其知名学者杜亦熵的名字还是有一定信任感的。
至少,相较于601所内部的数字化研发小组,这似乎更加可靠一些。因此,在得知许宁并非本所人员后,大家的态度由完全怀疑转变为半信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