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亦熵微微摆手,指了指身边的年轻人说:“这是我学生许宁,我想这次的主要改进任务应该由他主导。”
梁绍霖看着面前的年轻人,心中有些犹豫。然而,这个名字很快让他想起了今年606所提交的一个重要项目申请——虽然歼8C尚未定型且属于机密项目,但在航空界内,许宁作为先进技术成果的主要完成人早已声名鹊起。
“梁总师,您好,很荣幸能与您及182厂的同仁们合作。”许宁礼貌地说,他经过八三工程的磨炼,如今已能够从容应对这样的场合。
“许宁同志,有你们的帮助真是太好了,感谢你们的支持。”梁绍霖回应道:“当前形势紧迫,运8J是在运8C基础上发展而来,而此次事故涉及了整个运8家族的重大问题。”
“我们即将向邮政航空交付一批新型运8F,若不解决机翼结冰的问题,不仅可能失去这批订单,还会影响到正在与波斯商谈的出口合同。”
“我明白时间的重要性,”许宁点头表示理解,“我们会以最快的速度行动起来。不如我们现在就去看看研发资料吧?”
“跟我来。”许宁说,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
梁绍霖原本焦急的心情,在看到许宁镇定自若的态度后,逐渐平静下来。事实上,许宁对运8飞机机翼结冰的问题有着深入的理解。
尽管在这个时代他从未直接处理过运8的相关资料,但他清楚地知道问题的关键所在——除冰系统的研发缺陷。
具体来说,案12/运8型飞机的除冰系统并不完善。
例如,水平尾翼上的电加热除冰装置覆盖整个表面,但只能以最高电流模式运行。
这种研发在苏连北极圈附近极端寒冷的环境中勉强可用,但在气候相对温和的华夏,它却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长时间开启加热系统会导致绝缘材料因高温而损坏,甚至可能造成短路和蒙皮烧穿。
飞行员必须等到确认存在结冰风险或已经发生结冰时才能启动加热装置,但这仍然存在风险。
不同部位的结冰程度不一,而加热功率是固定的,可能导致某些地方除冰不足,而其他地方则过度加热。
一些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可以通过短暂多次地开启加热装置来预防结冰,但这不应是对所有飞行员的要求。
至于主翼部分,虽然使用了更高效的气热防冰系统,但这个系统抽取发动机内的高温高压燃气作为热源,会影响飞机的动力性能。
理想情况下,应该在确保除冰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燃气的消耗,以保持发动机的最佳性能。
然而,运8的研发似乎更倾向于简单粗暴的方法,即通过大量抽取燃气来实现除冰目的,这在起飞、降落或低空低速飞行等关键阶段,会严重影响飞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尤其是在本已复杂的低空环境下增加高速气流吹拂机翼表面的情况,更是增加了飞行的风险。
运8的低速性能本来就不理想,现在更是每况愈下。
“对了,梁总师。”
许宁在他们走出机棚后,突然喊住了梁绍霖:“我们需要一位气象学专家来帮忙,这样我们的工作会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