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别着急。”
许宁微笑着,手掌轻轻下压示意大家安静:“接下来我会详细说明我的想法,建议大家准备好纸笔记录,因为这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他那自信的态度显然感染了在场的人,短暂的喧闹后,十几位工程师已经准备好笔记本,专注地望着绘图板。
“机翼结冰问题可以分解成两个独立的过程。”
见大家都已准备就绪,许宁直接切入主题:
“首先是过冷水滴或冰晶附着于机翼表面并流动,这是一个流体力学的问题。其次是这些液滴被捕获并在机翼上形成积冰,这涉及热力学。”
“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两个过程是相互影响的非定常现象,但在模拟时,我们可以采用一种简化的计算策略:
将空气和水滴的流动视为单向耦合,并假设在相变计算过程中这两种流动状态不变。”
“基于这一原则,整个计算过程可以分为几个步骤。”许宁在旁边写下了(1)作为开始:
“首先,在未结冰或已有结冰的机翼形状上生成计算网格,用于求解流场。
其次,通过流体控制方程模拟绕飞机的流动,获取速度场、壁面处的剪切力、压力变化以及对流换热系数等数据,这些都是影响水滴运动和结冰的关键因素。
然后,在此基础之上追踪水滴轨迹,分析其撞击特性,并结合传热传质模型来计算各部分的结冰厚度。”
“最后一步,理论上应根据结冰厚度更新几何外形,但因为我们主要关注除冰,所以这一步可以省略。”
“在进行防冰模拟时,我们需要考虑防冰热流输入对壁面和水膜温度的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防冰方式下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的热交换。”
随着讲解深入,越来越多的公式出现在白纸上。
梁绍霖等人的眼神也从好奇转为茫然,最终化为惊讶与震撼——他们不仅听懂了,还觉得这个方案既合理又切实可行!
“这听起来真的有可能实现?”
“如果成功了,我们的飞机将会非常先进!”
“……”
听完之前的解释后,梁绍霖等人终于放下了心中的疑虑。然而,理解是一回事,实际操作又是另一回事。
这就像学生时代做练习题,看懂答案是一步,能独立解题则是更进一步的挑战。
对于大多数工程师来说,数学和物理理论并不是他们的强项。
即使有人能够巧妙地将科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结合起来,创造出新的成果,在南郑这样的地方,也难以留住这些人才。
这里的科研条件有限,资源匮乏,让人难以施展拳脚。
因此,许宁决定先解决模型算法的问题,随后由182厂的工程师们接手,进行测试、分析及参数调整等后续工作。
“梁总师。”
许宁向前走了两步,把铅笔轻轻放在桌上:“我需要几位电脑制图方面比较熟练的人手,四五个就足够了。
我们需要将主翼和水平尾翼的研发电子化,这样才能为接下来的数值模拟做好准备。”
听到这里,梁绍霖显得有些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