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哪有不重名利的?
这也是人之常情,偏方编修一脸深恶痛绝的样子,其他人也不好说什么。
鲁侍书倒是语重心长的劝道:“方编修,此话落入旁人耳中只怕不好,以后还是注意点儿。”
方编修听到这话脸色一僵,收敛了几分。
王学洲叹气。
可能是因为科举完直接入了翰林院的缘故,方编修身上的书生意气太过浓厚了。
只是他资历尚浅,心中感叹面上却不好说什么。
整理书籍是无聊且繁琐的事情,王学洲倒是乐在其中,没事就累的时候就翻书看看。
别说,这翰林院不愧是文人聚集地,书涉及的类型还挺广,看了几天,没有用的知识他增加了一大堆。
唉,看书多了就这点不好,该懂不该懂的反正是都入了脑。
后来他干脆找鲁侍书他们已经编过的史事来看。
不过有一日他在看的时候,发现他们编写过的一处地方隐隐有些不对,他起身按照年限直接找出了关于这方面的记载,确认之后向鲁侍书指出:“鲁侍书,下官刚才看了诸位之前编写过的史事,对其中一点心有疑惑。”
鲁侍书从书中抬首,诧异道:“哪里?”
“这里记载‘永宁八年,旱蝗,大饥疫,饿殍遍野’,可下官在这本《前朝轶事》中见到有提及此事,但说的是永年十年,还有这本《晋史》中也曾记载‘永宁八年秋七月,率众四十万进击河东,攻下九郡,获得生口十二万五千’。”
“如果永宁八年真有这种天灾人祸,不可能有四十万众进击河东,还能获得如此数量的生口,据《水经注》记载,永宁八年,河东九郡的人口在十四万众。”
“由此可见,这里的时间存疑。”
整间衙房里的人听到他的话,立马全都围了过去。
看着王学洲指证过的几本书,都打开翻了起来。
有几本书来佐证,最后他们确认是这个时间可能是搞错了,几人顿时讶然。
“王大人果真是博览群书,记忆力过人,竟然一下子找出这么多本有关于永宁八年的记载。”
方编修叹服。
这样的年纪就坐上了修撰,比他还要高一级,果然没这么简单。
鲁侍书深有同感:“真是后生可畏!既如此,那就麻烦王修撰将我们编写过的检查一下,找出里面记载有误之处,待我们忙完手中这点儿,到时大家再一起修改过来。”
入职半个月,王学洲第一次在上官口中听到了对自己的具体工作分配,他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