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时候 ,刘学勤上山,跟清漓汇报过去三年的成果。
依据当初的三年农业计划,第一年是动员附近村民种植大豆。
可是最终只有李大权一家,以及金娘外祖家稍微种植了一些。
还有刘阿成和其外祖李大岩一家,也跟着种了大豆。
至于灵秀山庄,里面的麦子收割之后,清漓就迫不及待找人种满了大豆。
当初收获的时候,山下有很多村民都跑上来看热闹。
当看到大豆还没有小麦产量高时,都暗自庆幸,还好当初没听刘田正的话。
对于村民看笑话的嘴脸,清漓并不在意。
种植大豆本来就是为了肥地,好安排后续的花生,以及更多的作物。
收割的时候刚刚好是九月底,赶得上种植冬小麦。
将所有的作物安排好之后,清漓开始带着刘学勤李大权他们磨豆腐,豆腐做完了就拉去街上卖。
为了方便,清漓还在灵山镇集市上盘了个店铺,就在吉祥酒楼的隔壁。
开业的第一天,吉祥酒楼的刘掌柜,以及彭县令都来给店铺剪彩。
当在吉祥酒楼,现场烧了几道豆腐后,铺子的生意瞬间火爆。
后来名声就传到了京城,传遍了整个大宁。
就这样,软嫩嫩的白豆腐就正式走进了大宁皇朝。
等到第二年种植大豆的时候,不用刘学勤动员。
有眼色的村民直接耕好地垄,就等着豆种下地。
清漓也就顺势建起了豆制品工厂,制作豆皮,腐竹,大酱,还有辣条等。
等到第三年的时候,对于花生的种植,村民也是热情高涨。
不仅李家村,刘家村,林家村,甚至是山那边的韩家村,赵家屯也跟着种植。
大宁皇朝本来就有榨油技术,清漓稍微改进了一下。
就将经营权放给了李大权,也不收取他们任何费用。
李大权千恩万谢之后,就在灵山镇也盘了个铺子。
虽然位置比较偏僻,但是炒花生的香味一传出去,也拉来了不少生意。
总的来说,三年期间,光是豆制品铺子都已经营收了三万多两。
而工厂的收入才是大头,刨去成本,一年净利润少说也有八十万两。
眼下刘学勤正在汇报着这些账目,三年总共来说,净收入约有一百八十万两。
清漓听完表示非常满意,三年能挣这些已经很不错了。
而且基本上都是刘小柱在忙,清漓出了本钱和技术后,就不再管了。
“清漓,马上开始春耕了,这一季我们种什么好?”刘小柱问道。
“嗯,这一季我们就还种花生吧,正好我想到了几种吃食,给铺子增加点新种类。”
接着清漓又询问了刘学勤在官场上忙不忙,太忙的话就给他找个帮手。
刘学勤现在是田正,九品官员,权力不大,主要负责培育新作物等等。
“也还好,李大人很体谅下属,并不曾安排太多的任务。”
“那就好,对了现在大宁皇朝的红薯怎么样了?”
“大司农已经安排人去江南传播红薯种植技术,不过当地水稻产量很好,可能不会大面积种植。”
红薯虽然好吃,但到底是不如大米储存便利。
江南多雨水,会加速红薯的腐败速度,当地人不愿大面积种植也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