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明朝廷,其漏风之处,简直堪比无遮之笼,非脚手架所能喻。
午时方定两卫之名,印信尚未铸就,消息却如疾风骤雨,转瞬便至内阁。
明朝臣子,洞悉君心,犹如本能驱使。
李奇珍,户科给事中,匆匆奔入内阁,至韩爌案前,耳语道:“韩公,风云突变,南海子新军,已蒙圣恩,赐名虎贲、豹韬二卫矣!”
更兼辽东二将,陈策、陈寅,奉旨入京,面圣受命,连杨镐亦从诏狱脱身,此等变故,令人咋舌。
“辽东?”
韩爌闻言,霍然起身,怒目而视,“如此大事,何以迟报?”
初时,韩爌对南海练兵未以为意,以为无甲无械,不足为患,且徐光启非熊廷弼之俦,何足道哉?
然皇帝自辽东调兵遣将,其意深远,非同小可。
想当年,正德皇帝有江彬练兵,江彬乃战阵老将;今陈策、陈寅,亦是沙场宿将,不可小觑。
李奇珍面露难色:“皇上密遣宦官赴辽,携中旨而行,我等实难预知。”
韩爌心急如焚,室内踱步,汗流浃背:“皇上亲赴南海,内帑资助,又有老将辅佐,新军崛起,指日可待。届时,京营整顿,势在必行,兵权乃帝王之根本,此举危险至极!”
南海练兵之初,皇帝底气倍增,皆因徐光启七千新兵之故。若陈策、陈寅再添新力,后果不堪设想。
李奇珍见状,小心翼翼:“韩公以为如何?”
韩爌怒其不争,挥臂而斥:“皇上避京营之乱,择南海练兵,实乃明智之举。京营荒废,派系林立,非一朝一夕可理。腾骧四卫,亦入皇上掌握,新军更是其手中利剑!”
李奇珍聪慧过人,闻言即悟:“皇上或将于近期巡视京营……”
正待韩爌深谈,门外忽传尖细之声:“韩辅!”
韩爌急令李奇珍藏身屏风之后,开门迎客,见刘时敏立于门外。
“刘公公,莫非皇上又有旨意?”
刘时敏笑而答曰:“皇爷恐犒赏有失,特命杂家传旨,内阁需从各部抽调官员,协同内帑太监,共赴辽东,监督犒赏发放。”
言罢,递上草诏。
韩爌接旨,应允速办。
刘时敏告辞而去,韩爌转身,却见李奇珍跪地求饶,状甚凄切。
此情此景,恰如戏剧高潮,令人唏嘘不已。
"韩公,速救吾命!"
圣旨掷于案上,韩爌猛抓李奇珍肩头,沉声厉问:"辽东与九边之犒赏,尔等私吞几何?"
"这……此……仅一成耳。"
"究竟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