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点歌机所使用的微电子芯片和零部件,以当时的标准足可称为精密。
Isdn线路,是当时最先进和稳定的数据通讯线路。
而之所以能使用这种并不算高速的网络传输和演奏歌曲伴奏,所依赖的midi技术和合成器芯片领域,日本也是独步全球。
再加上日本厂商在音响设备领域的影响力。
把所有这些集成起来。投入商业使用,使得卡拉OK成为是泡沫经济时代之后,日本一项独特的文化。
但时间现在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
日本的通讯卡拉OK行业,和日本其他领域一样,最终在奇怪的方向不断进化。
不走普及路线,而是想办法提高利润率。
在日本,像是裕子经营的这种只有一张吧台一个老板娘的小酒馆。
往往也会安装有卡拉OK设备。
但这台设备并不是靠点唱收费的。
而是老板娘和客人之间活跃气氛的工具。
毕竟,虽然这种店铺出售的名义上是酒水。
实际上是“服务”。
可是老板娘和客人之间,也并不总有共同语言。
这时候,点一首歌,有助于化解尴尬。
裕子的店铺之前很多年都并没有安装卡拉OK机。
表面上的原因是因为这家店来的几乎都是熟客。
不需要这种东西。
但还有一个原因,通讯卡拉OK设备,也实在太贵了一些。
现在一台普通配置的机器,售价往往要达到二百万日元。
就算是入门级设备,也往往要百万日元以上。
这价格倒是也不奇怪。
毕竟,真正会买这东西的人,绝少有个人用户。
大多数都是开卡拉OK店的老板。
最起码,也是这种小酒馆的老板娘。
可是普通的小酒馆真的需要那么专业的设备吗?
现在这家店的店主裕子正在唱歌。
虽然算不得荒腔走板。但音准和节奏都很有问题。
在这种店铺里,无论是店主还是顾客,拿起话筒唱歌就是一种避免冷场的手段而已。
除此以外,还有为数众多的家庭用户同样有在家中使用卡拉OK设备的需求。
尽管在东京范围内,大部分家庭住在墙壁和地板都不隔音的公寓里。
就算是一户建,往往也是一户贴着一户。
可是都市圈以外的日本人,大部分住在一户建当中。
人口密度也没那么高。
尤其是像这种地区,距离商业中心也远。
去卡拉OK店也不方便。
在家中自娱自乐就成了更好的选择。
这一块的市场,以前并非没有人盯上。
早在九十年代,世嘉md的时代。
世嘉就推出了md cd主机的卡拉OK套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