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9章 准备县试(1 / 2)

本朝的科举考试从低到高依次为县试、府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书生们必须通过县试、府试这两项考试,才可以被称之为秀才。

县试乃是科举考试的最初阶段,主要考的是帖经、试帖诗、经论。(与古代考试内容有所不同,作者定的。)

帖经其实就是填空题,考官会从四书五经抽取任意一句,要求考生写出前面或者后面的内容。

考察考生对四书五经的熟悉程度,只要把科举的考试书目背的倒背如流,这项考试就不是难事。

若是这门科目都拿不下来,也不必浪费银钱去科考了。

试帖诗就是命题作诗,韵脚,内容没有离题的,一般也好过,重点在于,要能看明白题目说的是什么。

经论这项考试,就是看考生对于经典的理解了。

做阅读理解,懂得都懂。

只有通过了县试,才能继续去考府试,府试的考试内容,要比县试更难上许多。

而通过县试的读书人,才能被官府认定为“童生”,成为童生,也只是踏上了科举这条路的第一步,童生并未真的获得功名,只是获得了去冲刺秀才的资格。

实在考不上秀才的童生,也能去开馆教书,一般都是给幼童开蒙。

对于平民百姓而言,供出一个秀才,太难。

不止是书贵,笔墨纸砚这等消耗品就能把大部分人拦在路上。

平民百姓里能一次考中秀才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多得是为了供一个秀才举人而倾家荡产的。

科举,童生到秀才、举人、贡士、进士,这一路难上加难,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不为过。

如今这世道,能一路考到京都的,基本都是有底蕴的人家,官家子弟更是数不胜数。

寒门出贵子?有,但是少得可怜。

连寒门都指的是,李家这样的门第低的小世族。

取得秀才功名就可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通过乡试才能成为举人。

举人是有资格选官的,穷秀才富举人就是由此而来,成为举人就意味着踏入了“士”这一阶级。

多少人读书人穷极一生,就为了“中举”二字。因为一旦中举,迎接他们的就是另一种人生。

可惜大部分人不知道,就算是成了可以选官的举人,想要排到一个微小的官职也是要付出巨大的报酬。

要不然,前面有正经考出来的新科进士,又有一些出馆的翰林,哪个资历都比他们高,没有银钱开道,你就慢慢等着吧。

这因为这,催生了不少破家知县。

寒窗苦读几十年,不捞回本,哪里对得住自己多年辛苦。

为了省下选官打通门路的银钱,多数人农家子会选择继续往上考。

乡试第一称之为解元。

后面的考试则是会试,将在京都举行,由皇帝任命主考官。

通过此次考试的读书人被称为贡士,会试录取大约三百名左右,首名称作会元。

到了这里,便是最后的殿试了。

殿试由皇帝亲自主考,因此参加殿试的贡士们也被称作天子门生。

殿试选定三甲,一甲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

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第一名为传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