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小陶罐本就不费什么料,就是要花费些功夫。
这四百个一起烧制,便可以大大的压缩本钱,虽然降了价格但仍旧有利可图。
原本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跟着宋友山走这一趟,没想到对方竟是这般爽快的就定下了。
宋芷见他应下,又问道:“阿公这陶罐我要的急,不知何时能做好?”
冯老汉忙道:“这中陶罐简单,只要烧制一日便可做成,我今日回去便做,明日这个时候给你送来可成?”
宋芷应下,想到自己新作的烤炉之中还没有托盘。
宋芷又同冯老汉商议道:“阿公,你能不能帮我烧制十个长托盘?”
“什么长托盘?”冯老汉一脸疑惑的问道。
宋芷便去了厨房,将自己平日里压绿豆糕的模具拿了出来,“就是这样的四方长木盘,最好是比我这木盘长度更长一些,宽度稍窄一些的。”
宋芷一边比划着托盘的大小,一边同冯老汉道。
冯老汉烧了这么多年的瓷器,还从未有人与他提出这般奇怪的要求,但顾客最大,他压下心中的疑惑,追问道:
“那你这个托盘可有什么要求,比如上釉,或是绘制花纹?”
宋芷连连摆手,“我的要求就是平整光滑就成了!”
这就是没什么要求了,冯老汉没怎么犹豫当即应承下来。
最后双方协商一致,定下的这些陶罐以及托盘外加冯老汉带过来的六个陶罐,宋芷先支付五钱银子的定金。
剩下的另一半尾款,待到明日将货物送至后再结清。
待到稍晚些的时候,祖孙两人将熬好的杏酱装好,准备明日由宋芷带去县城售卖。
“这杏酱,你准备卖多少钱一罐子?”吴氏好奇的问道。
宋芷在心中算了算:“就卖三十文吧!”
“这怎么还越来越低了?”
宋芷还是本着尽快将杏子酱售出的原则,给吴氏算了一笔账,“五斤的杏子,熬成酱差不多有一斤半,比晒成甜果皮要多一些。”
“这样一斤半的杏酱,卖三十文钱,就有四十五文钱,再减去买杏子的本钱、人工柴火费、糖、以及陶罐的本钱,咱们还能赚钱。”
“这还只是卖一斤的情况下咱们都有钱赚,那边不提卖的多的情况了,肯定是不会赔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