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斯微微抬起头,目光扫视着全场,强调着欧洲在环保问题上的决心。
光明厂的环保技术专家赵博士说道,他推了推眼镜,不慌不忙地回应:“汉斯先生,我们一直高度重视环保技术研发。对于欧洲即将出台的更严格环保标准,我们已经在提前布局。我们的研发团队正在全力攻关新一代的尾气净化技术,采用新型的催化剂,这种催化剂能够更高效地催化氮氧化物的分解反应,使其转化为无害的氮气和氧气。同时,搭配先进的过滤材料,这种材料的孔隙结构经过特殊设计,能够有效拦截颗粒物,显着降低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我们也愿意与欧洲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共同开展环保技术研究项目。我们可以共享我们在尾气净化技术方面的一些基础研究数据和实验经验,也希望能够学习欧洲在环保材料研发和应用方面的先进技术,通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为全球农业机械的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赵博士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环保技术研发的热情和对国际合作的期待。
在文化冲突方面,光明厂在东南亚市场推广产品时就遇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
在东南亚地区的一个乡村推广活动现场,阳光炽热地洒在大地上,一群当地农民围聚在一起,看着光明厂的智能农业机械,脸上露出疑惑和担忧的神情。
光明厂的销售经理小李讲述了他的经历:“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当地农民非常注重传统的农业习俗和文化。我们在推广智能农业机械时,有些农民认为这些机械会破坏他们传统的农耕方式,违背了自然规律。比如,我们的智能播种机按照精确的间距和深度进行播种,而当地农民习惯了较为随意的播种方式,他们觉得这样做可能会影响庄稼的收成。有一次,一位老农民就拉着我的手说:‘年轻人,我们祖祖辈辈都是这样种地的,这些铁家伙按照固定的方式播种,庄稼怎么能长得好呢?’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新技术的不信任。”
小李无奈地摇了摇头,回想起当时的场景,深感文化差异带来的推广难度。
东南亚地区的文化顾问林先生分析道:“这是因为当地农民对新技术缺乏了解和信任。我们需要加强文化沟通和技术培训。可以邀请当地的宗教领袖、农业长者参与到我们的推广活动中来,让他们先了解和认可我们的技术,然后通过他们向农民宣传。这些宗教领袖和农业长者在当地具有极高的威望和影响力,他们的认可会让农民们更容易接受。同时,我们可以在技术培训中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比如用当地的语言和比喻来解释智能农业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好处。我们可以说,智能播种机就像一只精准的飞鸟,它知道每一颗种子应该落在最适合生长的地方,就像鸟儿知道哪里有最甜美的果实一样。这样的比喻能够让农民们更好地理解新技术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