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边清理着杂物,一边对围在身边的村民们说:“这河里杂物多,以后咱们得在抽水口这儿加个滤网,就能避免这种情况啦。”
卡洛斯大爷在一旁感叹道:“唉,这新东西虽说好用,可就是娇贵些,这才刚开始用就出问题咯。”
孙明赶忙说:“大爷,这刚开始用是得多注意些,等用顺手了,定期维护好,就不会总出岔子了。而且这机械带来的好处可比这小麻烦多多了呀。”
经过这次小波折,孙明更加细心地给村民们讲解机械的日常维护知识,带着大家一起给机械做各种防护措施。
慢慢地,村民们操作起灌溉机来愈发熟练,地里的庄稼在充足水分的滋养下,长得越发郁郁葱葱。
而在东欧的一个小村庄,名叫和平村,这里的人们对绿色农业机械的需求同样迫切,可当地复杂的土壤条件却给机械的使用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联盟派来的土壤专家赵教授和机械工程师周华来到了村子,准备针对土壤情况对机械进行改良。
赵教授拿着土壤样本,眉头紧皱,对村长彼得洛夫说:“村长啊,咱这村子的土壤黏性大,还夹杂着不少石块,普通的耕地机械在这种土里作业,很容易卡顿,甚至损坏呢。”
村长忧心忡忡地说:“那可咋办呀,赵教授,咱就指着这些机械能帮咱把地耕好,提高产量呢。”
周华在一旁思考了一会儿说:“我觉得咱们可以对耕地机械的犁头部分进行改造,把它设计成那种更锋利、更坚固的样式,这样就能破开这硬土层,而且不容易被石块损坏了。另外,再调整一下机械的动力输出,加大扭矩,让它在这种土质里也能有足够的力气往前走。”
赵教授点头赞同道:“嗯,小周这个思路是对的,不过具体的改造还得经过多次试验,看看哪种方案效果最好。”
说干就干,他们在村里找了一块空地,搭起了简易的工作棚,开始对耕地机械进行改造试验。
第一次试验时,改造后的机械刚进入地里没一会儿,就因为扭矩过大,出现了冒黑烟的情况,差点熄火。
周华着急地挠挠头说:“哎呀,这动力调整得还是不太合适啊,看来还得再琢磨琢磨怎么平衡好动力和机械承受力呢。”
赵教授安慰他说:“别着急,小周,搞研发哪有一次就成功的呀,咱们慢慢来,多试几次总能找到最佳方案的。”
经过反复调试、改进,终于,耕地机械能在那复杂的土壤里顺利地耕起地来,而且耕得又深又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