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县厂子里的一位老技术员笑着对他们说:“你们这些娃子,还真是好学啊,当年我刚开始学这技术的时候,都没你们这么积极呢。”
大柱挠挠头,笑着说:“老师傅,我们村就指着这些技术发展呢,不学不行啊,您就多教教我们呗。”
学习结束回到村里后,这些年轻人立马把学到的东西分享给了大家。
大柱站在加工厂的院子里,对着一群围过来的村民兴奋地说:“乡亲们,我这次可算是开了眼界了。人家那榨汁技术,咱可以试着改进改进咱的设备,还有那制作果酱的调配比例,也有讲究呢,我都记下来了,咱马上就能试试。”
翠花也说道:“对呀,还有人家的管理方法,咱得给每个工人都定好职责,这样干活儿就更有条理了,效率肯定能提上去。”
彼得洛夫村长听了,高兴地说:“好啊,孩子们,你们都是咱村的希望。不过光有技术还不行,咱还得培养更多的人才,以后这加工厂扩大了,都得靠你们这些有本事的人呢。”
随后,村里就在加工厂里办起了夜校,邀请村里有文化的长辈和那些去学习过的年轻人当老师,给工人们传授知识和技能。
夜校开课的第一天,教室里坐满了人。
一位老工人感慨地说:“咱这把年纪了,还能有机会学新东西,真是没想到啊,可得好好学,不能拖了咱村的后腿。”
张技术员在讲台上说道:“大家别觉得难,只要肯学,都能学会。今天咱们先讲讲这设备的基本操作和维护,这可是保证咱加工厂正常运转的关键呐。”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翠谷村的水果加工厂开始了技术革新之路。
工人们按照新学到的方法改进设备、调整生产流程,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可随着业务越来越繁忙,又出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运输环节。
村里通往外面的路坑洼不平,一到下雨天,运货的车常常陷在泥里,耽误了不少事儿。
彼得洛夫村长看着陷在泥里的货车,焦急地对张技术员说:“这路不行啊,再这么下去,咱的产品都没法按时运出去了,得想办法修修路了。”
张技术员也无奈地摇摇头:“是啊,村长,修路可不是个小数目,咱还得去乡里、县里争取争取支持呢。”
两人又马不停蹄地往乡里赶去,准备为村里的发展再闯一闯这修路的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