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军城有点为难,思考了半晌后,无奈地说道:“杨总,这种情况是整个大环境的作用,咱们厂加工的布料大多都是出口的,不管是美洲还是欧洲,需求量都很小,服装厂也不敢冒然生产啊,”。
“嗯,是这个道理,我已经派人打听了一下景鸿印染厂,他们的订单也是非常少,听说涤棉车间已经停产了,”杨新生无奈地说道。
“是啊,要不我在联系一下“刘老大”吧,看他有没有下订单的打算,”。
“好、好、好,你赶紧想法联系一下吧,我们目前硬撑的话,最多也就撑个一两个月,厂里这些工人我就算花钱养着,那也养不起啊,”。
路军城答应着离开了,其实他这两年一直和“刘老大”保持着联系,这个大客户就是他的救命稻草。
再说,杨新生有种预感,即使“刘老大”愿意来厂里加工布料,那也会提出非常苛刻的条件。
首先,石铭华当厂长,这个是肯定了,再一方面,再次把加工费往低里压,最后就是把尾款的比例继续加大。
这哪一方面都是让人头疼的,从这两年的生产情况来看,秦永斌当厂长的效果比石铭华好多了,不但精通技术,而且管理方式非常灵活,综合能力更好。
但石铭华是“刘老大”的亲外甥,不管什么时候“刘老大”都是要培养自己的外甥,拿人家的企业给自己外甥当训练基地。
压低加工费这是肯定的了,商人的思维就是利润最大化,“刘老大”也是这样的思想。
至于“尾款”比例后面可以商量,毕竟厂里要压他一些布料,也不怕他“刘老大”赖账。
杨新生思考了半晌后,打电话把秦永斌喊到办公室,准备提前给他提示一下,让他有个思想准备。
秦永斌接到杨新生的电话后,大概也猜到一些情况,毕竟这个时候了,厂里还没有啥生产任务,肯定是没有啥订单。
来到杨新生的办公室后,秦永斌问道:“杨总,你找我啊,”。
“嘿嘿,小秦,快坐吧,这段时间辛苦了啊,”。
秦永斌感到有点好笑,这句话几乎是杨新生的口头禅了,从来厂里报到,到现在一米布还没加工,哪里来的辛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