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当其冲的便是硬件微型化问题。
要将通讯模块、处理器、电池等核心组件集成到一台小巧的设备中,并确保其性能稳定、续航持久,这对当时的技术水平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我们需要一款更小、更高效的处理器。”李卫东在一次技术会议上说道,语气中充满了坚定与压力。
他的团队正在研发一款专门用于手机的微型处理器,这款处理器不仅要具备基本的通讯和计算能力,还要能够处理简单的数据传输任务。
“我们可以借鉴天工计算机的处理器架构,但必须进行大幅度的缩小和功耗优化。”李卫东指着设计图说道,“这款处理器必须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减少能耗,以确保手机的续航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李卫东决定与国内最顶尖的晶体管厂商合作,研发出符合要求的微型处理器。
与此同时,他还召集了国内最优秀的电池专家团队,研究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设计一款高效、长续航的电池。
“我们不能让用户每隔几个小时就给手机充电。”李卫东严肃地说道,“这款设备必须能够支持至少一天的使用,哪怕是高强度的通讯和数据处理。”
经过无数次的讨论、测试和优化,团队终于设计出了一款能够满足李卫东要求的微型处理器和电池模块。
尽管在性能上还无法媲美天工计算机,但这款处理器已经能够支持基本的通讯、数据传输和简单的计算任务。
……
硬件的设计只是智能手机研发的一部分,李卫东深知,智能手机的成功还必须依赖于一个简化版的操作系统。
在天工计算机的基础上,李卫东决定开发一款适用于移动设备的轻量化操作系统。
“我们不能让用户面对复杂的命令行界面。”李卫东在技术会议上说道,“这款操作系统必须像天工计算机一样,简单直观,任何人都能够轻松使用。”
李卫东提出了几个核心要求:
图形化界面:用户可以通过图标和菜单进行操作,而不是依赖复杂的命令行输入。
多任务处理:虽然手机的计算能力有限,但它必须能够在后台处理简单的任务,比如接收短信、推送通知等。
简化的应用系统:手机不仅仅是通讯工具,还必须具备基础的信息处理能力,比如文字编辑、日历、计算器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