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荡俄罗斯》终于完结了。
没有结局,因为中国人一直在俄罗斯不停地打拼,只不过以前是单打独斗,现在是以公司和生产制造工厂的名义在俄罗斯开疆扩土。
如果把早期中国人在俄罗斯的奋斗史按时间段分成两部分,我笔下所记录的中国人大约从1991年延续至1998年;另一段则是从1999年至2009年,也就是集装箱市场被彻底关闭的日子。
我是1993年9月到达彼得堡的。
在矿大进修一年期满后去米乐市场买了一个摊位,一干就是五年多。
期间转战莫斯科集装箱市场,并从朋友手中买了一个摊位。
因为摊位位置太差,生意做得并不如意。
后来我才知道自己被朋友坑了。
在莫斯科期间我住在莫斯科矿大的学生宿舍,距‘大学生’地铁站很近。
在莫斯科最头疼的问题是怎么去集装箱市场。
我和弟弟不敢坐红线到市场附近的切尔基佐夫斯基站下车,也不敢坐蓝线到伊兹麦伊洛沃站下站。因为这两个地铁站附近几乎每天都有警察出没,看到外国人就查护照。
我和弟弟在莫斯科用的依然是彼得堡的学生身份,遇到警察盘查、刁难是常有的事。主要借口就是外地人来莫斯科,停留时间超过二十四小时必须到莫斯科当地派出所办理登记。
为了躲避警察的检查,我和弟弟只能坐蓝线,从伊兹麦伊洛沃往前继续坐两站到五一地铁站。
这个地铁站十分偏僻,进出的客流量很少。
车站周围没有太密集的住宅区,也没有什么商业区。
出了地铁站往前走是一大片树林。
我和弟弟穿过这片树林才能走到集装箱市场。
我记得那片树林长大,要走很久。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三个月,我和弟弟最终还是撤离了莫斯科,重新回到彼得堡。
因为在莫斯科的时间不算长,只有三个月,所以,对集装箱市场的了解谈不上很彻底,只能算个皮毛。对集装箱市场里的中国人也没有做深度的了解,也没能去主动探索和倾听每个人背后的创业故事,因此积累的写作素材实在有限。当然啦,我当时忙着做生意,压根没想过日后会写书。
人物素材的缺乏给这本书的创作带来不小的影响,所以书中的很多故事有不少来自网络,再结合我自己的经历进行揉合,也就成了这本书最终的样子。
1998年7月28日,我离莫斯科回国换护照。我的原护照为公务护照,只能延两次,每次可延两年。
回到沈阳换护照并不顺利,具体情况不在这里赘述。
我回到国内不久,俄罗斯爆发金融危机,卢布狂贬。
九月份,我的因私护照下来了。
我飞回到彼得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