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星云回答:“树挪死,人挪活。家父自己出海混口饭吃罢了。”
李鸿章质疑道:“你的话我怎么能信呢?”
苏星云自信的说:“不用信,真金白银是真的。”
李鸿章冷声反问:“哼,你有多少真金白银?”
苏星云听出了李鸿章的嘲讽语气,但仍面不改色地说:“二十五万两黄金,买中堂允许我招人建厂的一个承诺。”
饶是见过大场面的李中堂也被苏星云的手笔吓住了。清政府一年的收入才六千万两白银,而苏星云一出手就是十分之一。
李中堂沉默了片刻,眼神锐利地盯着苏星云,缓缓开口:“你办的究竟是什么厂子?”苏星云不卑不亢地回答:“铁厂和纺织厂。”李鸿章皱了皱眉头,语气带着几分严肃:“25万两黄金,足以筹建一个像汉阳那样的大铁厂了。你如此轻易就答应下来,若是你的家人,恐怕早就对你这败家的举动大打出手了。”
苏星云微微一笑,语气坚定:“为了一个能持续生产钢铁的厂子,这笔钱并不算什么。”李鸿章好奇地问:“你的铁厂打算建在哪里?”苏星云回答:“计划在宿州濉溪北部建立,那里煤炭和铁矿资源都很丰富。”
听到这个地点,李鸿章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感慨地说:“老夫从事洋务多年,今天可真是大开眼界了。这样吧,25万两黄金,我收下六成,剩下的你拿去办你的铁厂。不过,老夫有个疑问想请教。”苏星云点头示意他说下去。
李鸿章问道:“你这么做,究竟是为了什么?”苏星云简洁地回答:“强国。”李鸿章突然大笑起来,不停地捶打着自己的腿:“强国?十年前我或许还信这个,但今年光绪二十一年三月廿三日起,我就不再相信了。”
苏星云冷冷地反驳:“那是因为中堂大人您做得还不够!”这句话像针一样刺痛了李鸿章的自尊心。他愤怒地问:“在大清,谁的洋务比老夫做得更好?”苏星云平静地说:“大清或许没有,但日本却比中堂大人您做得更好。”
这一句话击中了李鸿章的软肋。苏星云继续说:“不过大人您还是做了很多努力,只要有所行动,总比什么都不做好。否则,整个东北地区恐怕都要讲日本话了。”李鸿章盯着苏星云看了很久,缓缓地说:“年轻人,直言不讳往往容易招致祸端。你是在说我这半辈子都无所作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