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继续播放。
“当我坐车疾驰在黄土高原丘陵之间的连接公路上,就惊讶于这一眼望不到头,整齐有序,层峦叠嶂的万亩梯田。”
“联想当时遍地推土机轰鸣作业的场景,让人不由得热血沸腾,这景象实在很难与广种薄收,苦瘠甲天下联系在一起。”
“华夏人削山造田这件事,对于蓝星的人来说怎么都算有点酷,黄土高原上开着现代大型推土机推梯田,无非就是个成本问题。”
“这和沙漠里种树没什么区别,都是逆天改命而已。”
“沙漠怎么了?华夏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都已经锁边了。”
“基于我们已经改造了沙化土地1.18亿亩的经验,以及华夏人对种地千百年来不变的执念。”
“将来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只会越来越小,绿洲面积只会越来越大。”
“这也难怪,我们多愁善感的华夏网友忧伤又得瑟的说:未来想看沙漠或许要出国了。”
“其实,为了保持水土增产增收,从上世纪50-60年代开始,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就开始大规模的修建各类梯田。”
“过去是激情燃烧的岁月,今天是改革开放已经持续改造后的40年。梯田的修建一直没有停止。”
“事实证明,如诗如画的梯田的确为黄土高原解决温饱问题。甚至发展出了不同于平原的另一种现代化农业。”
大汉时空节点。
长安未央宫。
自从卫青大破匈奴后,随着西域都护府的建立,丝绸之路上再没有了威胁。
大汉的重心也在往西域这边转移,移民工作每天都在进行。
丝绸之路的打通,舆论宣传那是黄金之路。而经历了海贸获得无数利润的民间商人更是不用鼓舞,带着无数货物就往西而去。
得益于沿途的公路系统,以及正在修建的西域内部公路系统,中原和西域的交流更加的频繁。
大汉朝廷下一步的目标就是要在西域实行郡县制。所以潜移默化的宣传融合无时无刻不在进行。
“咱们不能让后世再出现这样的场面了,虽然这看起来是一件很伟大的事。”
刘彻看着天幕上削山造田的大工程感慨不已。
“是啊,这么好的土地,咱们自己造孽给毁了。”
如今出西域的公路就穿行在黄土高原上,两边都是茫茫森林绿树。
公孙弘在修建长安到朔方的公路时曾经数次往返。他哪里想得到之前那郁郁葱葱的山林到后世会变得如此荒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