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山绿水环绕的清平村,王大柱是个出了名的“胆大心细”。他身形魁梧,古铜色的脸庞写满了与山林打交道的故事,粗糙的大手仿佛能攥住山野间的每一缕风。而李二蛋,作为他光屁股长大的发小,身形精瘦,脑子却转得飞快,眼睛里透着股机灵劲儿,总能在关键时刻想出些旁人想不到的点子。
这清平村,背靠绵延青山,山间野花缤纷,本应是养蜂的天然宝地,可村里的养蜂产业多年来却一直不温不火。传统养殖的蜜蜂产蜜量少,品质也普通,在市场上毫无竞争力,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养蜂的活儿就只剩下几个老人在勉强维持。
王大柱却不甘心,他瞅着那山里肆意飞舞的野蜂,心里琢磨开了:这野蜂在山林里穿梭,采的都是些珍稀野花的蜜,要是能把它们驯养成家养的,说不定能酿出独一无二的好蜜。这个大胆的想法刚冒出来,他就迫不及待地拉上李二蛋,开始谋划起捉野蜂王的事儿。
捉野蜂王,这可不是个简单活儿。野蜂性子烈,稍有不慎,被蛰得满头包都是轻的,要是惊扰了蜂群,惹得它们倾巢而出,在这山野里可就危险了。王大柱和李二蛋不敢贸然行事,先是花了好些天,潜伏在野蜂出没的山谷旁,观察它们的习性。他们发现,这群野蜂的巢穴在一处陡峭山壁的缝隙里,野蜂王每天清晨都会带着一小队“护卫蜂”外出巡视,路线虽然不固定,但总会在山谷间几簇特定的野花丛停留。
摸清规律后,两人回去就开始准备工具。王大柱用老竹篾精心编制了一个小巧而坚固的蜂笼,缝隙细密,既能保证通风,又不让野蜂有可乘之机。李二蛋则捣鼓出一种特殊的诱饵,混合了野蜂最爱的几种野花花粉,再添上几滴从蜂巢附近采集的树脂散发的特殊气味,据说这能迷惑野蜂,让它们放松警惕。
行动那天,天刚蒙蒙亮,两人就轻装上阵,悄悄摸进山谷。他们穿着特制的防护服,这衣服是用厚实的帆布浸了桐油制成,又硬又厚,能防蜂蛰,行动起来却难免有些笨拙。王大柱紧紧握着蜂笼,眼睛死死盯着野蜂王可能出现的方向,李二蛋则在一旁,小心翼翼地将诱饵放置在预定地点,随后两人迅速躲到附近的巨石后。
不一会儿,嗡嗡声由远及近,野蜂王果然出现了。它体型比普通野蜂大上一圈,浑身黑黄相间的条纹在晨光下闪烁着冷峻的光,身后跟着一群威风凛凛的护卫蜂,径直朝着诱饵飞去。王大柱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屏气敛息,手指微微颤抖地搭在蜂笼的机关上。等到野蜂王完全被诱饵吸引,停落在上面开始贪婪进食时,他瞅准时机,猛地一拉机关,蜂笼瞬间闭合。刹那间,周围的护卫蜂惊怒交加,疯狂地撞击着蜂笼,嗡嗡声震耳欲聋。王大柱和李二蛋哪敢耽搁,抱起蜂笼,在烟雾弹的掩护下(这烟雾是用艾草和干牛粪混合制成,能暂时驱散蜂群),一路狂奔出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