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青云说出这16个字之后,李靖收起了轻视之心,不再认为尚青云对兵法一无所知,是个战争小白。
某个方面上来讲,尚青云掌握的军事理论确实比李靖多~~后世的资讯那么多,看过的东西多,高度就不一样嘛。
李靖是职业军人,尚青云一点也没说错。
很多时候,李靖是个为了胜利不择手段的人,这正是他在军中没朋友的原因。
军中没朋友,也就意味着在朝堂没朋友,文官是不会和他玩的。
尽管李靖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取得胜利,是站在大局上来考虑。
但致命的是,李靖分不清战略和战术的问题。
战略是宏观的东西,那是皇帝应该考虑的。
作为一场战争的指挥者,李靖考虑最多的应该是战术层面的东西,战略方向的问题,不该是他考虑的。
但他总是弄混这个问题。
很多时候,做李靖的敌人是致命的~~但做李靖的战友,有时候也是致命的。
比方围点打援~~这个策略不光后世人会用,古代人也会用。
李靖反其道而行之,把反围点打援~~运用到出神入化。
那么困守孤城、以及担任诱敌之策的援军,可就遭了大殃。
为了吸引敌军过来,最大化的重创敌军,担任诱饵的唐军全部死光,李靖也不会皱眉头的。
慈不掌兵嘛~~
这种为了胜利不择手段的做法,肯定会遭到袍泽的痛恨。
谁想孤立无援、眼睁睁的看着自己作为诱饵被敌人吃掉?
这也是李靖取得大胜之后,很多人不喜欢他的原因。
这就是战略战术搞不清的原因了。
最大程度的重创敌人,作为战略目标是可以的~~但在战术执行上,你不能看着友军陷于绝境而不顾。
这会让别人心凉的。
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当然在隋唐时代,人命如草,这种事情不存在~~李靖治军极严,不听指挥是不可能的。
袍泽不痛恨李靖~~也是不可能的。
实力不足的时候,李靖采用灵活多变的游击策略战胜敌人。
实力充足的时候,李靖也是喜欢对敌人小刀割肉,慢慢蚕食。
无论敌人还是袍泽,都不喜欢李靖。
因为经常被点眼药水,皇帝也慢慢不喜欢李靖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