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颛顼曾在此建都,因此有“帝都”之誉。夏朝时期,封昆吾氏为夏伯,建立昆吾国。春秋时**丘,属卫国。公元前629年,卫成公迁都帝丘(今濮阳),帝丘成为卫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战国时期,因位于濮水之阳而得名濮阳。
北宋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移治于德胜北城(治今阳县城),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澶州曾纳人京畿路,建为京师屏障——北辅,次年,升澶州为开德府。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契丹兵临澶州,濮阳军民奋起抵抗,在寇准力谏下,真宗御驾亲征至澶。宋军射杀辽主将萧挞览,迫辽言和,双方签订了有名的“澶渊之盟”,此后百余年,两国相安,宋时濮阳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较大发展。宜和二年(公元1120年)罢辅、郡。
公元1128年秋,金兵占领开德府,复名澶州。金皇统四年(公元1144年)改澶州为开州,辖今濮阳县、清丰县。此时,今南乐县属大名府、范县属濮州、今台前县境属东平府。金章宗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黄河第五次大改道而南迁,经延津、封丘、寿张(其辖区部分为今台前境)入梁山。
李振,这位濮阳之地的心怀壮志者,对这片土地已萦绕于心多时。往昔,因自身羽翼未丰,那份渴望只能深埋心底,化作无声的期盼,未敢轻举妄动。而今,风云变幻,好不容易由血汗换来的濮阳城,竟又面临金军虎视眈眈,意图复夺之危局,这让他如何能忍?
于是,李振毅然决然,倾其麾下精锐,誓要在这乱世中书写一笔属于自己的辉煌。他率军而来,目的有二:一是要打通濮阳与浩荡黄河之间的生命通道,让这条古老的水脉成为自己的坚实后盾,既可保物资畅通无阻,又可添一重天然屏障;二是要向世人宣告,他李振,绝非池中之物,对于濮阳,他志在必得,不容有失。
除此而外,李振心中还暗自盘算着,要在世人面前好好炫耀一番自己那健硕的肌肉,好让那些心怀不轨、觊觎他产业的魑魅魍魉们知晓,他的家业可不是那么好惦记的。
虽然金军白天被直升飞机轰炸了后损失有点大,但完颜旭毕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物,白天这点损失根本算不上什么。
一名金军将领步至帐前,躬身禀报道:“启禀大元帅,濮阳之城,其东南西三面皆已落入我军铁蹄之下,围得如铁桶一般,确保城中之人难以从这三向突围而出。”
完颜旭闻言,眉宇间掠过一抹疑惑,心中暗忖:四面城墙,何以独留北面未合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