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热闹的氛围中,有一个小小的身影却显得有些落寞。
魏玉峰今年10岁,他们家是二十年前才迁来苏家村的外来户,在村子里没有什么亲戚,唯一的叔叔也在前些年带着妻儿搬到县里去了,这两年连年节都不回村了。
他们家人少,当时开荒的时候开得不多,分地的时候分得也少,魏玉峰的爷爷有旧疾,总是要吃药看病,所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这几年开放后,外面的工作机会也更多了,魏玉峰的父母心思也活泛起来,到外头去打工总比守着这一亩三分地有盼头得多。
特别是羊城深市一带的经济腾飞,让他们义无反顾的远赴他乡,只为了给自己和家人挣一个有未来的明天。
两省相邻,却也隔千山万水,去时艰难,归程不易。
父母每个月都会将大部分的收入寄回家里来,所以魏玉峰家论经济条件,要比村里大部分的家庭都好。
与此同时,损失掉的的父母的陪伴与呵护,魏玉峰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虽然爷爷奶奶很疼爱他,但那毕竟是不同的。
小小少年慢慢长大,心里的话多了起来,在村里一般同宗族的小孩会自成一个小团体,他没有亲戚,靠向那一边都显得突兀。
爷爷奶奶老了,不太能理解他的想法,父母又远在千里之外,连打个电话都是奢侈,所以太多的心事在心里,使他越来越沉默。
看着别人其乐融融的一大家子,他坐在角落里,默默地吃着碗里的猪肉,眼神中透着一丝羡慕。
这时苏渺注意到了他,这几天也从大家的八卦中听了不少他家的事情。
在现在,他们家的情况还算是比较特殊的,大家更多的是羡慕他父母能在外面赚到钱。
至于什么陪伴,教育,谈心在他们都是没有概念,一句话概括,一切都要为生活让路。
苏渺知道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差距逐渐加大,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打工,导致他们的孩子被留在家乡由亲戚、祖辈抚养甚至是独自生活,这是一个发展趋势。
但她现在不知道的是,这个现象在千禧年达到顶峰,在第五次人口普查之后,被农村基层工作者发现提出,并得到一个专用词汇,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