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出来的第十五天,乱了,大明开始乱了。
不仅是朝堂,甚至连地方上的百姓也开始觉察到这场改革的动荡。
除了几个王爷镇守的州府外,几乎所有地方都开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叛乱、骚乱和不满。
原本安定的日常生活如同被风暴撕裂,社会的每一层都在剧烈震荡。
随着改革的推进,尤其是新城迁徙计划的实施,百姓的生活变得愈加艰难。
原本已经被迁移的老城居民不仅要面临失去土地、失去生计的困境,还要忍受频繁的检查、登记和控制。
越来越多的地方百姓开始联手反抗,他们或是集结在一起,或是联合地方的士族势力,试图通过暴力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锦衣卫,此时已经改名为“大明官员纪律部”,重新定义了自己的职能。
这个曾经代表皇权力量的部门,已经不再仅仅是监察、审讯那么简单。此次抓捕行动的精准度超出了任何人的预料——不像过去胡惟庸案那样,官员们互相揭发,互相指责,最后陷入集体失职的局面。
此次行动,目标明确,几乎不连累无辜,精准打击那些直接参与叛乱或有不忠之心的官员与士族。
这一切,让大明朝中的官员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胡惟庸案虽然带来过一次震荡,但那时更多的是官员之间的利益斗争,最终只是少数人的失势,而此次改革带来的抓捕行动,却将整个官场的权力重心都打乱了。
“爹,十年,两次,这么下去,谁还敢做官?”朱标站在后花园内,眉头紧蹙,眼中充满了困惑与焦虑。他看着一旁的朱元璋,语气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不安。
过去的改革和现在的变动,不仅改变了大明的政治结构,也让他亲眼目睹了自己的父亲、自己乃至所有官员面临的巨大压力。
朱元璋淡淡地抬眼,目光似乎穿透了朱标那一脸的困惑,凝视着远处的苍茫天空。
沉默片刻后,他才缓缓开口:“做官的人,向来是要担着责任的。”
“你看着眼前的风暴,或许是让所有人心生惧意,但这也是一场筛选,最后留下的,才是最忠诚、最坚定、最能承受压力的那些。”
朱标忍不住低下头,沉默片刻,终于开口:“但爹,这场改革,是不是走得太急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