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 第267章 新篇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7章 新篇章(2 / 2)

"是。"朱雄英答道,"现在四方安定,百姓富足,正是改革的好时机。孙儿想在科举中加入实学内容,选拔真正有用的人才。"

朱元璋沉思片刻:"这个主意不错。不过朕还有个想法。"

"什么想法?"

"既然要考实学,不如让考官也改改。"朱元璋说,"从农学堂选些懂实务的人,参与考试评判。免得到时候考官自己都不懂农事,怎么考别人?"

朱雄英眼前一亮:"皇爷英明!这样确实更公平。不过选考官也要严格把关,免得出了偏差。"

正商议间,沐英又发来急报。原来天竺那边闹了大旱,粮食歉收,局势动荡。沐英建议趁此机会,用粮食做文章,化干戈为玉帴。

"沐英叔总是这么聪明。"朱雄英赞道,"正好我们粮食丰收,可以卖些给天竺。这样既解决了我们的粮食库存,又能和平解决问题。"

朱元璋点头:"对,和气生财。现在最重要的是发展内政,能不打仗就不打仗。"

但新的问题接踵而来。各地官员报告说,随着百姓生活改善,有些地方开始出现奢靡之风。有的农户建豪宅,有的大摆宴席,还有的沉迷赌博,忘了生产。

"这个要管。"朱元璋说,"富裕是好事,但不能忘了本。"

"是。"朱雄英说,"孙儿觉得可以这样:第一,大力提倡节俭,反对铺张浪费。第二,鼓励农民把多余的钱用在改善生产上,比如买新农具、改良水利。第三,多办些有益的文化活动,让农民既能享受生活,又不会腐化堕落。"

正说着,西域又传来消息。朱棣报告说,他们已经把新发现的农作物都种上了,长势很好。特别是那种新的棉花,纤维又长又细,织出来的布料特别好。

"好啊!"朱雄英说,"等收成了就调一些种子回来,在江南试种。正好那边的纺织业也需要好原料。"

就在这时,东瀛方面也传来喜讯。朱允熥在推广新式水稻的同时,还发展了一批加工作坊。不仅能碾米,还能制油、酿酒,让农民的收入更多样化。

"允熥这孩子很用心啊。"朱元璋说,"不光管农业,还想着让农民增加收入。"

但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随着各地农业的发展,开始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有的地方因为产量太高,粮食卖不出好价钱;有的地方的农民都去做工商业了,农田反而荒废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