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简单:先帝驾崩不过三年。朕感念先帝养育之恩,为先帝守孝三年。
得,这理由,他们拿什么反驳。
难道要让皇帝做个不孝之人吗?
但这些人不死心,有暗戳戳的表示:不选秀也行,那总得在挑几个适龄女子进宫伴驾吧,宫中只有皇后一个,未免有些冷清。
姬华对此表示冷笑。
问了他们一句,“你们守孝期间就是这样偷偷摸摸偷腥的吗?”
大臣:“········”
这谁敢承认啊!
这事又只能不了了之了?你想多了。
这些大臣见皇帝这条路走不通,他们就从皇后身上下手。
但皇后在深宫,外男不得随意进出。
于是就让他们的家眷进宫游说皇后。
不过他们显然打错算盘 ,南怀浅这人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但能在怀南 伯那样的环境下长大,还能被贞武帝选中作为太孙妃,自然不会是个任人摆布的。
这些命妇来的时候满腹胜券,回去的时候却是败兴而归,这脸上就有些挂不住了。
于是慢慢的,民间就有了皇后善妒,霸占着陛下一人的说法。
姬华得知这件事后,立马就清楚了这都是哪些人的手笔。
直接让人彻查此事,好几位大臣的女眷都被抓捕入狱了。
就连那些大臣也落了个管家不严的申斥。
后来还是那些家中夫人被抓进去的大臣向姬华低头认错,表示再不干涉帝后之间的事了,又以皇后的名义在民间布施。
为皇后攒了好名声。
如此,姬华才把人给他们放回去了,
不过那些夫人就算回去,名声也是差了。
许多人家的夫人都不与她们来往了,连带着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也不受人待见。
这事算是到此为止了。
不过那些大臣还是没有死心。
这不是先帝三年孝期已经满了,匈奴人赶跑了,北燕也归属于秦国了,这些人又蠢蠢欲动了。
不过这会倒是学聪明了,没有明着与姬华对着干,而是暗戳戳的来。
姬华也不怕。
刺客一事不出一天就查清了。
幕后指使者乃是东陵伯。
这件事其实不难查,东陵伯当年归降秦国时,亲信都已经被杀的差不多了,以至于他并没有很多可用之人。
但他这人就是喜欢暗戳戳的搞事,其实之前楚国和夏国打的那几年里,北燕在其中一直身影不断,就可见东陵伯这人绝非善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