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册封了国公、郡公十位,
剩下的全是侯伯,其中侯爵五十,伯爵百余。
子爵、男爵,更是多达的六百。
文武都给,而且是大大的给。
这么一通册封下来,基本上就是告诉所有人,他是真的决定封建海外了。
所以,都不用着急,等完成了最后中国的收复,你们也都差不多可以往外走了。
总之,大家伙表情不一,但更多还是笑容灿烂。
他们得了爵位,就意味着将来能拿到社稷,有了社稷就是有自己的宗庙和地盘,或许他日开辟一方伟业也无不可。
后续,就是关于官位的安排,王三治下,除了内阁之外,衙门被拆分成:吏、户、礼、兵、刑、工、农、商、医、驿、税、统、学、警、财十五部衙门。
现在开始安排尚书、侍郎,然后规定一些职能内迁,无诏不得外来迁入的衙门。
比如商、税、警、学、财。
然后就是关于国家的土地制度安排,首先规定土地属于国家与集体,私人只能承包使用权,没有土地的跟脚。
接着,大顺政权宣布,征税方案为地税与国税,新两税法中,地税初步界定为,以一县广域为基,向下边进行征税。
意思就是,不管一个县下属土地质量几何,他只管按照本地总面积,然后设置一个初步基数,再根据人口总数、综合生育率、三产发展指数等内容,算出每个县需要缴纳的总税,然后再根据政策进行减免。
最后,每个县根据自己实际的情况摊下去,基准农田有多少、房地产面积有多少、本地矿产税收、工业税收又有多少。
接着协调一下本省内部的发展方向,先进行省、府内部的转移支付,然后统筹上缴税赋。
这些,就是国地分税。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赋税,比如车马、轮船等地方性赋税去安排,富裕的地方多收,穷困的地方少收。
当然,这么搞,会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王三之前规定,摊丁入亩了,农民、耕地所缴纳的赋税,基本上全是国税的范畴,这玩意儿大概率会逐年根据土地使用性而变少,开垦下来的新地,头几年也没税,等能征收了,发展也差不多到了变更使用方向的时候,尤其是工业与城市的扩张,所以现在有多少耕地,未来大体就是多少耕地。
想要突破,只能去边疆寻找新的土地。
还有就是,通过这样的税收方式,逼着各个县去发展土地财政、或者三产进步,尤其是工业,之后王三会推行财税补贴工业,进而发展工业。
但土地,在之后再次分配之前,还是要推行集体化、合作化,将更多人从土地之中摘出来。
大顺政权和教员那个时代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那就是大顺只要灭了江南的明廷势力,就等于天下无敌,四周所有军政力量,都是大顺政权的血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