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艾伦的“记忆移植系统”测试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参与了实验。初期的测试结果看似令人满意,许多人在“移植”后不仅能够恢复过去的记忆,还能体验到更多丰富的情感。这让艾伦感到兴奋,他相信这项技术将能改变人类对记忆和身份的理解。
然而,随着实验的深入,一些不可预见的副作用开始浮现。某些志愿者在移植后出现了失去自我意识的症状,甚至有的人开始质疑自己到底是谁,究竟是原来的自己,还是“移植”后的人格。艾伦对此感到困惑和担忧,他明白,虽然技术在不断进步,但人类的情感和身份问题远比他想象的复杂。
一天,实验室里,艾伦和他的团队正在分析一位志愿者的案例。这个志愿者名叫马丁,曾是一位成功的音乐家,但在接受记忆移植后,他却陷入了无法自我认知的状态。艾伦决定亲自和马丁进行对话,希望能更深入地了解他的感受。
“我不再知道自己是谁了,”马丁低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迷茫与绝望,“我有的记忆,现在变得如此模糊,我连我的音乐都无法再触及。”
“你曾经的音乐对你意味着什么?”艾伦询问道。
“那是我的灵魂,是我生命的全部。但现在我只能听到别人的旋律,却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声音。”马丁的声音逐渐变得沙哑,显得异常悲伤。
在与马丁的对话中,艾伦开始反思自己的工作。他逐渐意识到,技术并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良药,记忆的重构可能带来的不仅是恢复,还有不可逆转的伤害。他感到一阵不安,内心深处对这项技术的伦理性产生了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