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县数十里处官道,伏虎坡。
这是位于开阔战场的一处山丘,视角很好。
孟安站在山顶上,注视着远处的魏军。
七万魏军犹如一条长蛇,一眼望不到头。
身侧的章邯战袍猎猎作响,指着前方的魏军道:“公子!魏军探马发现此处有我大秦士卒之后,公子咎非但不思退避,甚至想要歼灭我们,以壮声势!”
孟安忍不住问道:“章邯大哥!你觉得如何?”
这话问的很含糊,但是章邯却微微笑道:“陛下登基六年时,比公子如今还小,只有十三岁。当时楚国春申君带领五国联军伐我大秦,浩浩荡荡,兵锋直指潼关。“”
“兵临潼关之下时,我大秦锐士毫不畏惧,出关迎战。在关外还未摆开阵脚,五国联军便自乱阵脚,不战自溃。狼狈逃窜,留下千古笑柄。如今这几万魏卒兵戈不整,旌旗不稳!更不是我大秦锐士的对手!”
说着,章邯一指山脚下:“公子你看!魏军要结阵了。”
话音刚落,就见魏军的队列开始变化。
此时,公子也已经发现了魏军的异动。他他仔细观察着魏军的动向。
只见魏军的前列士卒缓缓停下戒备。
伴随着时有时无的战鼓声。
魏军开始变换队形,一部分士兵结成防御阵型。
同时,一部分身披厚重的皮甲精锐,手持长戈和盾牌,步伐沉稳,步步为营,接替了先头部队的防线。
即便如此,后方的步卒也出现一阵骚动。
看着下方魏军布阵,章邯冷笑一声道:“公子,魏军的结阵虽然显得有条不紊,但在章邯眼中,却满是破绽。魏军阵型看似严谨,但实际上却是充满了生硬和刻意,已然透露出他们内心的紧张和不安。”
说罢,章邯立刻令传令兵击鼓。
传令兵会意,奋力击响了手中的战鼓。
在鼓点声中,秦军阵中悄然生变,宛如潮水般退让出一条狭窄而深长的走廊,宽约五六人。
陌刀兵身披重甲,在大锤捶的带领下,手持陌刀,缓缓走到军阵最前列,组成锥型阵。
看着陌刀兵被推到前排,孟安忍不住问道:“章邯大哥!我们现在便派出陌刀兵,是否有些急躁。”
此时的章邯,如同一个老师一般,亲自孟安身旁指导兵法。
章邯耐心解释道:“公子!兵法谋在上!这一计便是的以弱示强!双方都会将最精锐的步卒布置在最前线,以应对任何意外!”
孟安闻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看了看身后局,摆放的巨大的战鼓、号角。
在古代的大兵团作战中,信息的传递至关重要。
古代大兵团战役,莫说几万人,便是几千人也往往需要通过号角,领旗来传递信息。
唯有通过号角与领旗的指引,方能确保各部协同作战,步调一致。
为什么陈胜吴广起义、刘邦斩白蛇起义都是几百人规模,因为这也就是嗷嗷喊嗓子的极限。
兵团作战,战场上各部曲所处位置都不得轻易变动。
作为统帅,指挥排兵布阵可谓一门大学问,往往要站在高处观察战局,随机应变。
此刻,章邯正眯着眼睛,凝视着远方的魏军阵营,那深邃的目光仿佛能穿透重重迷雾。
他沉声道::“公子!魏军的骑兵马上就要有动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