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姓霍,名霍卓。
元平二十年,二十岁的霍卓进士及第,被选为庶吉士,后授翰林院编修。他身材矮小,但精明干练,颇有心计,而且喜好功名,对天文、地理、兵法、水利、阴阳五行等学问都有研究。
元平二十三年,南国国库亏损严重,新官上任的霍卓为了能得到萧景楠的赏识,他提出让白帝国的百姓交十倍的税来填国库亏空。
明征是正直的好官,他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
当他听到霍卓要让白帝的百姓上缴十倍的税来填补国库的空缺时,他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
在明征心中,白帝国已灭,白帝国的子民既已臣服于南国,那他们就是南国百姓,是萧景楠的子民。
明征向萧景楠谏言,“启禀陛下,故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已物。此爱民之道也。陛下是明君,便应明白,白帝的百姓既已臣服南国,那他们就是您的子民。自古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若您失了民心,那这江山您还能坐稳吗?”
明征说话从来都是帮理不帮亲且一针见血。但在这天下敢在南国帝王面前这么放肆的,也就只有明征了。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萧景楠也认同明征的说法,于是驳回了霍卓的提议。
霍卓总以为是因为明征,所以才让他失去了在萧景楠面前表现的机会,于是他在朝廷上开始与明征处处作对。
而明征也因和霍卓政见不和,两人每每上朝时,因意见不一而常常在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
萧景楠不愿得罪明征,于是为了两人不再争吵,再加上霍卓之才,萧景楠并不认可,所以,萧景楠便以霍卓无得无能而将霍卓罢官,让他做一平民。
霍卓因此怀恨在心,他对明征恨入骨髓。
顺德三年,霍卓再次进行科举,此次科考一举夺魁。
霍卓中了状元,从六品。
后因霍卓会观察天象,又被调去了钦天监做了正五品的司正。
霍卓对明征行了一礼,才扬声道:“诸位,我昨晚夜观星象,这才发现,验之星象,稽之历数,天命已去,惟北迁可以纾难。”
羊越不解,“北迁?迁去哪啊?”
霍卓应道:“应当迁去朝辞城!”
明征闻言大怒,“胡说八道,一派胡言!蜀都是国之根本,若咱们北迁,只会重复当年周朝之耻!”
一个身穿浅蓝色官袍的男子站了出来,他叫尚义,安北将军,官居从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