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待的时间内,周牧枫又做了好几套餐具,杯具等常见的物什。
都是整套的,不整套的...
那当然也有,不过在周牧枫这儿叫做残次品罢了。
十多天后,来自冀州陈氏的第一批补给车抵达。
上面搭载了大量的粮食,副食,器皿,工匠。
他们马不停蹄,将装载的货物飞快卸下,还留下了一大笔银钱,然后将玻璃制品装入满是稻草的木箱子后,小心翼翼的返回荆州,然后再由水路前往临安。
这一大批物资一下子解决了萧道云的燃眉之急,他信心满满地开始组织平江县的人们修路,另一方面,开始在这里普及大康官话。
前一点还可以解决,虽然平江县多山,但是这么多年来来往往,人力畜力也走出了一条小道,修路虽然艰辛,但还不成什么大问题。
哪怕萧道云想要将平江县各村落,各定居点都连接起来,这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时间问题而已。
但是普及大康官话就非常困难且痛苦了。
俗话说乡音难改乡音难改,这根本就不是难改,而是改不了。
大人说了一辈子方言还好说,小孩也根本学不了一点。
为啥?
没有系统的学习支持呗。
也难怪元康帝根本不想管理这儿,山高路远道路崎岖难行,人们彪悍无理,想要治理这儿难度极高。
但周牧枫偏不信这个邪!
前世这儿可是华夏几个有名的富裕省份,虽然与邓公的大力支持脱不开关系,但它本身没几个特点哪能被邓公看上?
(广西人作者嘤嘤嘤,邓公偏心啊,咋没看上广西。另:也不怪邓公,改革开放那时候广西在跟越猴子掐架,还在两山轮战呢。)
就周牧枫懂的:出海口、地理位置、海上丝绸之路什么的。
不管挨不挨边儿,反正这地儿是个风水宝地。
不行的话周牧枫就让萧道云组织一批军队,将南面的野人宰了,拿下个出海口出海去。
咱也学西班牙、日不落海盗,抢就完事了。
蛮夷?他们也算人吗,他们需要大康的教化知道吧。
教化以后才算人呢。
破案了,咱这不叫征服,而是教化。
修路的事儿被提上了日程,而平江县的县民麻木的脸上也开始有了一些表情。
痛苦、绝望、麻木少了,满足,开心,希望多了。
不管怎么说,修路这件事儿惠及的是县民们。
这是个体力活儿,那就得招大量的人,再加上萧道云给的待遇很高,虽然没有肉吃,但是杂粮米放得很多,煮出来的坛粥很浓,几乎能立起筷子,再加上他雇了几个妇人挖野菜加了进去,佐以一些荤油。味道居然还行。
萧道云发现,银钱在这儿几乎没有什么用处,以物易物是这里市场的常态。
比如今天张三家的婆娘拿着一大把野菜找李四家的婆娘换了一个鸡蛋什么的。
银钱?那什么东西,能吃吗?
于是乎,心态炸裂的萧道云找上了即将启程返回临安的陈华平。
“陈兄!”这家伙也是个不要脸的主儿,一点都没有贵为皇子的架子。
陈华平拱手:“福王殿下可是有事儿?”
“有~”萧道云眼泪汪汪地,像极了受委屈的小媳妇。
“烦请陈兄,回去后高价募集一些私塾先生前来吧。本王受不了了。”
风花雪月,多子多福这家伙擅长。让他教书育人这就属于难为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