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计较的内涵与合理情境
(一)计较的本质并非狭隘
计较通常被认为是对得失、对错、利弊等方面的关注与考量。然而,这并不等同于狭隘。在某些情况下,计较是对自身权益的合理维护。例如,在商业合作中,如果一方违反合同约定,损害了另一方的合法利益,那么受损害方的计较是正当的,是为了确保公平交易与诚信原则得以遵循。这种计较是在法律和道德框架内对自身应得利益的争取,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正常运转的必要行为。
(二)计较在特定场景下的必要性
在社会生活中,一些涉及原则性问题的情境下,计较是不可或缺的。比如在面对社会不公、歧视、侵权等现象时,如果人们都选择沉默和不计较,那么这些不良现象将会愈演愈烈。例如,在争取性别平等、反对种族歧视的社会运动中,少数群体通过合理计较,发声抗议,促使社会反思并逐步推动制度变革,以实现更广泛的社会公正与包容。此外,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工作成果的计较,能够促使自己不断进步。如果一个学生从不计较自己的学习成绩,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漠不关心,那么他很难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一个职场人士若不计较工作任务的完成质量与效率,也难以在职业道路上获得晋升与发展。
四、宽容与计较的辩证关系
(一)相互依存与转化
宽容与计较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倡导宽容,但这种宽容是建立在一定的原则和底线之上的。当他人的行为触及这些原则底线时,原本的宽容可能就会转化为适度的计较。例如,在朋友之间的交往中,平时大家可能相互宽容彼此的一些小毛病,但如果一方涉及欺骗、背叛等严重违背友谊原则的行为,另一方可能就会从宽容转为计较,要求对方给出解释或弥补过错。同样,过度的计较可能会在某些契机下,如双方深入沟通、相互理解后,转化为宽容。比如在邻里纠纷中,起初双方可能因为一些琐事而斤斤计较,但经过社区调解或双方冷静思考后,可能会放下计较,彼此宽容,恢复和谐的邻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