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见众人反驳,正欲再据理力争,然而诸葛亮一锤定音。
“文长所谋太过险危,文长乃我蜀中大将,所提兵马是汉中劲旅,执行此险计,剑走偏锋,不是用兵正道。况且那子午道,崎岖难行,若想十日之内穿越秦岭抵达长安,实非容易之事,即便抵达,部队疲惫不堪,也没有什么战斗力了。
祁山道,相对平坦宽阔,适宜大军前进,汉中一万五千士卒,留守五千人,文长率汉中万人随中军前进,经祁山道,攻占祁山堡,以此为大军据点,可以直取陇右诸郡,此为万全之策,万无一失。”
诸葛亮拒绝了魏延分兵的提议,宣布了大军进军路线为祁山道。
诸葛亮接着做出部署,“通过间谍机构,向魏国释放消息,宣称汉丞相诸葛亮将率领大军要出褒斜道攻打郿县,以迷惑魏国军事判断。
让镇东将军赵云,征西将军陈廷、扬武将军邓芝率领所部先锋军五千人为疑兵,自褒斜道而出,进驻箕谷。”
(”亮以为此危计,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亮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纪·魏纪三》)
连接雍、凉、关中平原和汉中的五条道路,自西往东依次是,祁山道、陈仓道(也称故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
韩信还定三秦之时,采用的谋略一则用疑兵在子午道吸引司马欣重兵在子午口,二则就是妇孺皆知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明修栈道,是指强求之前被烧的褒斜道的木板栈道,当初是张良提出,让刘邦将木桥烧毁,向西楚霸王项羽表明再无复出蜀地之意、现在抢修栈道,也是一个疑兵之计。而韩信大军实际上所走的路线就是陈仓道,从而实现了还定三秦的大手笔。
诸葛亮确定了蜀军主力的行军路线之后,做出了他下一步战略部署——驱虎吞狼之计,诱降上庸太守孟达。
诸葛亮亲笔信致信孟达,许以官禄德。并派出司闻曹靖安司曹掾郭模,前往魏国的魏兴郡诈降,并且将孟达即将造反的事情告密。
魏兴郡太守申仪,和孟达有不小的过节,两人矛盾深重。如今蜀汉官员前来投诚,将孟达通敌、叛乱的重大机密作为投名状,申仪必然上报魏国中央。
诸葛亮的目的明面上就是帮助孟达太守下定决心归顺蜀汉,而申仪和一众魏国官员看来就是诸葛亮切断了孟达的后路,让他不能再做一个墙头草,骑墙观望。
但是,诸葛亮真正的目的并不是孟达如何如何,孟达是忠是叛,是生是死,关我大汉丞相何事?真心让你投诚,那肯定是出兵帮孟达稳住东三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