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晋有些牙酸,这马屁拍的,让人怪舒服的。
“坐,听闻裴太守注重教化,大力兴学,不知道如今成果如何?”
裴瑾一愣,随即向张诚和张任投去一个感激的眼神,太子刚到蜀郡,所有消息自然是来自这两人,什么都不说了,以后你们的事就是本太守的事。
乖乖坐下,裴瑾思考着该怎么回话,很快就有了想法,只见他叹了口气:
“其实说出来不怕公子笑话,什么大力兴学,不过是裴某在前人的基础上萧规曹随罢了。”
功绩嘛,不一定要自己亲口说出来,那只会适得其反。
既然已经有其他人说了,那自己就得谦虚一下,不能沾沾自喜,也不能摆出一个满足的态度,得忧心忡忡,得雄心壮志。
“哦?”果然刘晋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
裴瑾继续解释道:
“景帝、武帝时期,文翁任蜀郡太守,清正仁爱、聚贤兴教、励精图治,深受蜀地民众拥戴。”
“有了文翁的带领,成都才能建立学堂,实行有教无类,给蜀地百姓所有人一个机会。”
“后来,一场大火,差点将文翁的心血毁于一旦。”
“成都百废待兴之际,是上任太守李君,毅然挑起大梁,以当年文翁留下的石室为基础,大力推进教化。”
“李君修庠(xiang二声)序(学校)、设条教、明法令,恩威并行。”
“如此,兴教之道,才得以火种不灭,薪火相传。”
“而裴某,不过是在效仿两位先贤,略尽绵薄之力罢了,只希望能为国家多培养几个德才兼备的人才,只希望蜀地百姓,人人可明智。”
裴瑾说的慷慨激昂,不知道是真还是假,反正眼眶都红了。
刘晋沉默,文翁嘛,他知道,是历史上最早创立官办学校的地方领导人,而文翁石室,则是第一个兴建的地方官办学校,可以说是拉开了面向平民招生的序幕。
这是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不服不行。
“文翁功绩,确实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值得世人敬佩。”
刘晋倒了一杯酒,对着虚空敬敬,算是敬先贤一杯。
其他人有样学样,都敬了文翁一杯。
敬完酒,刘晋就看向裴瑾,问道:“李君,是李膺吧?”
“正是。”裴瑾点点头。
刘晋再次沉默,李膺,他听自己那便宜老师说过,“八俊”之首,天下楷模。
荀爽年轻的时候去拜访李膺,为李膺赶了一次车,结果他吹嘘了一辈子。
所以,能被荀氏八龙都敬仰的存在,你就说牛不牛吧。
可惜,第二次党锢之祸的时候,遇害了。
只是刘晋越想脸色越怪异,卧槽,你裴瑾这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