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分兵去追击的话。
北胡骑兵能迅速凝聚成一大股,掉头向小股追兵发起冲击。
如此战法,往往能起到奇效。
当年秦风在晋地,也利用过这种战术,吞过高车部不少骑兵。
这也是成吉思汗的成名战术。
在草原上追击北胡骑兵,是相当不明智的选择。
有无数战例表明,这很容易战败。
“只杀了六千左右。”
白平相当的苦恼。
最大的斩获,反而是在那一次伏击时。
追击后,即便凭借着火枪的优势,也并没有射杀太多。
只杀死了两千北胡骑左右。
战马倒是打死了一些。
北胡人趴在战马身上,战马目标更大,很容易被射中,打死。
可落马的北胡人,很快就会被同伴救起,两人一马,继续逃窜。
能有两千斩获,还是因为火枪之利。
否则这种追法,多半是被北胡人斩获。
“收拢战利品,另外将没有彻底死掉的,一一补刀。”
辽地的栓枪很强,落在人身上往往能打个窟窿。
但就算中了子弹,敌人也有可能不死,只是落马。
这次回去,还得挨个补刀。
或者说补枪。
远远的瞧见地上趴着北胡人,就远远的冲脑袋上来一枪。
防止北胡人诈死,等辽兵靠近后,被他们临死前换走。
虽说比较浪费弹药。
但以辽地目前的军工生产力来说,完全能补充上来。
白平率领着火枪骑,在大雪皑皑的地方补刀。
同时也用绳子捆好北胡人的尸体,以及战马的尸体,准备拖回去,集中处理。
省着来年尸体腐烂,污染了草原,引发瘟疫。
山脚下的北胡骑兵,最终逃走了两万多。
营南的北胡骑兵,则没有这么好运了。
他们最先收到宁骑兵袭营!
除了辽地的战车外,一开始并没有动用火器。
以至于营南三万北胡骑兵,发生了误判。
认为袭营的就是宁兵,主将相当的兴奋,展开了无比激烈的迎击!
甚至派兵向拔野古营地求援。
主将认为,他们拖住这支宁兵,然后主营派兵支援,这支宁兵必然全得死在这!
多好的战功啊!
只是……
求援的兵刚前往主营不久。
拔野古主营内便传来了爆炸。
当他们再前进一段距离后,拔野古部内如同放炮仗一般,火光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