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大军如乌云般笼罩,屹立太原晋阳城外,气氛紧张而凝重。
王凌望着被围困的晋阳城,心中思索着破城之策。
他来到杨业面前,拱手道:
“君侯,郭援是凉州刺史钟繇的外甥,不如劝降他。”
杨业微微眯起眼睛,沉思片刻后道:
“善,我便给他一次机会。”
于是,朝廷派出使者,带着杨业的劝降书前往晋阳。
使者身着华丽的服饰,骑着高头大马,在众目睽睽之下进入晋阳。
城中的郭援得知朝廷使者前来,心中充满了疑惑。
他接过劝降书,仔细阅读起来。
信中,杨业言辞恳切,阐述了朝廷的仁德与威严,以及投降后的种种好处。
然而,郭援心中却充满了矛盾。
他知道自己如今陷入绝境,但又不甘心就这样轻易投降。
他想起自己曾经的野心和抱负,心中涌起一股倔强之气。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郭援最终拒绝了朝廷的劝降。
他认为自己还有一战之力,不能轻易放弃。
使者无奈地返回朝廷大军营地,将郭援的决定告诉了杨业。
杨业听后,脸色一沉。
他决定不再留情,下令进攻城池。
随着杨业的一声令下,朝廷大军如猛虎般冲向晋阳城。
士兵们喊杀声震天,气势汹汹。
他们架起云梯,推着攻城车,向城墙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城墙上的郭援守军,也不甘示弱。
他们奋力抵抗,用弓箭、滚石等武器阻止朝廷大军的进攻。
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鲜血染红了城墙和大地。
朝廷大军凭借着人数和装备的优势,逐渐占据了上风。
他们不断地向城墙逼近,给郭援守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郭援亲自指挥战斗,他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让他们坚守阵地。
然而,在朝廷大军的猛烈攻击下,郭援守军渐渐感到力不从心。
他们的伤亡越来越大,防线也开始出现漏洞。
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杨业见士兵们疲惫不堪,决定鸣金收兵。
朝廷大军如潮水般退去,留下了一片狼藉的战场。
杨业升帐聚将,大帐之中气氛凝重。
众将围绕着如何破城之事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有的主张强攻,有的提议火攻,还有的建议围困待其自乱。
正当众人争论不休之时,郭淮突然闯了进来。
郭淮神色兴奋,大声道:
“我已联络城内豪绅,他们今夜会打开城门,迎接朝廷大军。”
杨业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喜色,点头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