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本以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提议,却没想到杨业考虑得如此深远。
荀攸微微颔首,心中对杨业的敬佩之情更甚,道:
“君侯为河北百姓考虑,是河北百姓之幸也。”
其实,杨业并非对建筑奇观不感兴趣。
他心中也明白一座宏伟的高台,或许能成为一个标志性的存在。
然而,他更清楚现在的时机还没有成熟。
为了一个噱头,耗费大量民力物力去立铜雀台,实在是太浪费了。
在他的心中,百姓的福祉和地区的稳定发展才是最为重要的。
杨业与荀攸相对而坐,开口问道:
“公达此次赶来邺城,所为何事?”
荀攸微微欠身,恭敬地回答道:
“大将军还没有确定冀州刺史、幽州刺史的人选,想问一问君侯的意见。”
“顺便派我来,帮助君侯处理一些琐碎的政务。”
杨业听后,心中思绪翻涌。
如今钟繇是凉州刺史,徐荣是并州刺史。
这两地的治理,已有了合适的人选。
而剩下幽、冀二州,尚且待定。
这两个重要的地区,刺史的人选必须慎重考虑。
冀州乃是富庶之地,人口众多,经济繁荣。
需要一位有能力治理民政、发展经济的人才。
幽州地处边疆,军事地位重要。
需要一位善于军事防御、能稳定边疆局势的官员。
杨业在心中默默权衡着,各种可能的人选,但很难有十全十美的选择。
甄尧站在一旁,心潮澎湃。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能亲耳听到,关于一州刺史任命这样的大事。
这已然触及到大汉朝廷的核心决策层面,让他既兴奋又紧张。
杨业在认真思忖片刻后,缓缓道:
“幽州刺史马孟起,冀州刺史张文远。”
他的声音沉稳而坚定,显然是经过了一番思考。
杨业清楚马超和张辽都是边境武人出身,在治理内政方面,只能说比一般郡守好一点。
与荀攸、贾诩、李儒等谋士相比,他们在政务处理上确实差得太远了。
但杨业心中,有着自己的考量。
在当前局势下,第一要考虑的并非单纯的政务能力问题,而是官员的忠心程度。
幽州和冀州地理位置重要,局势复杂,需要有对自己绝对忠诚的人来镇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