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沿用周朝官制逐渐显示出了它的一些弊端。大夏政治制度和官制的设计师宗伯刘桢,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深入研究了宋朝的官制,并与历朝官制比较利弊,找到了一套适合大夏国情的官制。
刘祯利用给明玉珍讲书说史的机会,将他的官制改革方案作了报告。明玉珍十分赞同。
1365年春天,明玉珍正式将六卿改为中书省、枢密院。中书省是全国最高政权机构。明玉珍拜戴寿为左丞相,万胜为右丞相。枢密院是最高军事首长的副手,地位相当于副丞相。明玉珍任命向大亨、张文炳为枢密院知院,飞天张为副知院。并确定了保境自守的基本国策。
根据这个基本国策,明玉珍对军事部署作了积极的调整。任命邹兴为平章,驻守成都;吴友仁为平章,驻守保宁(今四川阆中);莫仁寿为平章,驻守夔关;邓元亨为平章,驻守通州(今四川通江);窦英为平章,驻守播州(今贵州遵义);荆玉为宣慰使,镇守永宁(今四川叙永);商希孟为宣慰使,镇守黔南。
这时候,故主徐寿辉的参知政事姜钰来到重庆归附,明玉珍令他仍然驻守夷陵(今湖北宜昌),率所部就地屯军垦殖,建筑仓库,储备粮食,供应军需。
成都的东门度缘桥,是这座城市繁华与宁静的交汇点。桥下的河水悠悠流淌,两岸的柳树随风轻摆,为这座古城增添了几分诗意。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邹兴,成都的平章,正深入民间,遍访贤能,寻找那些隐藏在市井之间的才华横溢之人。
一日,邹兴身着便服,轻车简从,来到了度缘桥。他的目光在人群中穿梭,最终停留在了一位年近半百的老头身上。这位老头正坐在街边,手握一支毛笔,为过往的行人写信。他的动作沉稳而有力,每一个字都透露出岁月的沉淀和学识的积累。
邹兴走上前去,他的态度恭敬而诚恳,向旁边的行人打听后,得知这老头名叫韩立,曾是元朝的举人。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惊喜,知道自己可能找到了一位难得的人才。
邹兴上前,恭敬地作揖施礼,他的声音温和而有力:“韩老先生,我大夏国皇帝爱惜人才,下官久闻老先生贤能,故来代吾皇聘请先生,为大夏国的繁荣富强出力。”他的话语中带着对韩立的尊重和对大夏国未来的期待。
韩立放下手中的笔,他的目光审视着眼前这位平章大员。他的头发已经花白,但眼神中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对草鞋皇帝明玉珍的事迹也有所耳闻,大夏朝廷采取的一系列惠民政策,他也是受益者。他的心中对大夏国充满了感激和敬意。
韩立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他的声音平静而坚定:“既然平章是代大夏皇上选贤聘能,老朽愿意应聘。”他的话语中带着对邹兴的信任和对大夏国未来的期待。
邹兴听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韩立的加入将为大夏国带来宝贵的智慧和经验。他伸出手,热情地邀请韩立一同前往大夏国的朝廷,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在度缘桥上,两位心怀国家的人物,跨越了年龄和身份的界限,携手走向了大夏国辉煌的未来。而成都的百姓们,也见证了这一刻,他们相信,有了像韩立这样的贤能之士的加入,大夏国的未来必将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