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之前,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军区司令员们纷纷踏上归程,返回各自所属的军事驻地。
此时此刻,整个大明王朝除了驻守在莫斯科王国边境附近的那两个军之外,已经暂时没有其他大规模用兵作战的需求了。
于是乎,全军上下顺势进入到了紧张而又热烈的大练兵阶段。
然而,当前面临着诸多棘手的问题亟待解决。由于各支部队经历了重新改编、大量新兵入伍以及各级军官职务的频繁调动等一系列变动,导致整个军队系统在协同配合方面尚需经过相当长一段时期的不断磨合与调整,才能够真正实现很高的战斗力。
除此之外,换装事宜同样成为了摆在眼前的一道难题。要知道,明军规模庞大,足足有 280 万之众!
按照每人配备一套冬季服装和一套夏季服装来计算,总共竟然需要将近 600 万套!
如此巨额数量的军服订单无疑意味着一笔极其庞大的财政支出。更为关键的是,即便朝廷自家拥有众多工坊,但以其现有的生产能力而言,根本无法按时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
正因如此,朱标萌生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何不将这个军服制作项目外包给民间的商人们呢?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借助社会力量迅速满足军服供应的需求,同时或许还能节省不少开支。
然而,当他在朝堂之上提出这一建议时,却遭到了来自百官们的强烈反对。其中,礼部的官员们更是首当其冲地跳了出来,表示坚决反对。
这些人平日里虽然没什么真才实学,可偏偏总喜欢摆出一副“文臣死谏”的清高姿态,妄图借此彰显自己所谓的清正廉洁和刚正不阿。
“太子殿下,此事断断不可行啊!朝廷怎能如此不顾及自身颜面,竟要屈尊降贵地前往下方与那些商人打交道呢?商人皆是些唯利是图、见钱眼开之人呐!”这位大臣言辞恳切,满脸焦急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