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烨笑了笑,“这事我想的不是一天两天了,在很早之前我就明白,咱们做的是山贼这一行,想获得读书人的投靠可能有点麻烦,安排各军之人读书识字,是我上山不久之后就开始做的事。”
“而做官吗,也是可以写操作手册的嘛。”
“大宋地方官场分州县两级,实际知州知县做的事情大略是差不多的,大略都是总治民政、劝课农桑、平决狱讼,有德泽禁令,则宣布于治境。”
“说的简单,实际管得极宽,作为知县,凡是本县的户口和斌税、徭役、钱谷、赈济、财赋出纳等事,都负责管理;同时还要按时编制户籍簿书,催理二税。遇到水旱等灾,及时申报处理;百姓因水旱流亡,则负责安置,不使百姓失去生路;民间有孝悌行义着名于乡里者、整理事实申报本州,借以激励风俗。”
“政和二年,朝廷还制订出县令“劝课农桑”十二条,为敦本业、兴地利、戒游手、谨时候、诫勾简、厚蓄积、备水旱、戒宰牛、置农器、广栽植、恤佃户、无妄讼。要求县令在境内亲诣田畴,劝谕勤惰,以为力田之倡。”
“在我看来,县令的权与责都太重了,民间呼为县太爷、土皇帝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么些事情说都要做,那就和都不做差不多,人毕竟精力有限,所以我打算把知州、知县的职权分一下,比如赋税财务就单列出来。”
“说到税收,百姓苦税日久,这个实际主要是因为税种太多,而每一种税都是胥吏扰民的由头,百姓不知道交多少税,全靠县衙官吏解释,这也是皇权不下乡。”
“咱们梁山政令从一开始就是一竿子捅到底的,所有的百姓都知道口分田粮食纳税十税一,还有各种政策,之前也多是军伍之人宣传解读的,所以有德泽禁令,则宣布于治境这项工作,军伍中的人能做。其他的比如总治民政、劝课农桑、平决狱讼,都是一些不那么看重能力的事情,就是读书人也不见得多优秀,我觉得做官和吏,品德第一,识字之后,能力就是第二位了,只要他们不祸害百姓,能把整个管理律令体系运转的转,这事也就妥了。”
“军伍之人,军纪养成遵纪守法之习惯,所以我觉得大略是可以做县衙官吏的,当然这也是权宜之计。”
赵鼎和萧嘉穗互相看了眼,不得不说,这个天天不干活的“寨主”,是有想法的。
停了一会,还是赵鼎问道,“大宋大县衙官一般有知县、县丞、主簿、县尉四位,知县管总,县丞分管赋税,也是做制衡;主簿管县衙库房,文书,钱粮收支,有些还分管县学;县尉分管治安;主公计划如何调整?”
这实际上就是告诉王烨,大宋在知县的权责上也是有分权的。只是小县是没有县丞的,再小的,主簿兼县令,更是连县令都没了。
当然只这么几个人自然是管不了一个县的那么些事的,他们有数量更庞大的吏,比如负责文书和部分审讯工作的押司(例如宋江),辅助县尉治安或者抓贼的都头(例如朱仝雷横),专管牢狱和行刑的节级或者押狱(例如戴宗杨雄)等等,以及更低级别的小牢子,公人,衙役。
“先说官吏的问题,首先就是模糊官吏之间的界限,现在的大宋官弱吏强,官吏之间有大隔阂,泾渭分明,这不妥当。一个县衙几个朝廷来的官员,尤其初次做县官的,很多都会为吏所欺,而吏不能升官的潜在规则,又使得很多豪杰心中有怨,所以我梁山,官吏都是县衙管理人员,职位上有分工,但是大体都是一样人物,都头可以升任县尉,押司做好了可以做主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