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问题不是问题,剩下的武备也不是问题。
齐国工坊到工部,主持的人一直是汤隆,一直不变的主要工作有两个。
一个是研发,比如神臂弩那种,怎么能把滑轮组用上,然后更省力,威力更大,最好人手一个,跟人打仗一照面就是一人先杀一个···
另一个就是储备,武器甲胄一天打造不出来一万件,这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而齐国的武器储备一直没停过···
王烨是有火力不足恐惧症的,现在虽然没那个条件,但是能用来战斗的东西,越充足越好,这都是底蕴。
战场一直优势,或者说经常大胜,然后又一直有打造,这就是齐国军备跨层领先的根本原因。
军备富裕,军饷充足,人的战斗意志也算坚定,战场上的表现自然不能说弱。
当然,齐国军队那么强,主要还是同行衬托。
无论是金、夏还是宋,对比如今的齐国,或者说对比历史上的各国精锐,都算不上强。
之所以无敌,全靠同行衬托。
如果如今的齐国士卒,面上曾经巅峰时期的唐兵,那胜负,犹未可知~
也是在六月初一这一日,王烨宴请了两个人,王禀和王彦,此战的大功臣。
王禀没啥说的,当初跟着童贯一起,护卫在侧,然后被卢俊义生擒,在王烨身边待了一段时间,又在齐国治下,看了看百姓生活,最后在许贯忠的指挥下,回到了太原,等的就是这一天。
王彦不一样,当年奉李彦,嗯这个靖康六贼之一的命令,找王烨认亲,最后~
嗯,本来打算做卧底的,结果自己的上线死了,人生悲剧,莫过于此。
所以王烨拿下太原的过程,大概就是这么样的。
金国进攻太原,出现围城半年,然后军民弹尽粮绝的情况,但是在王烨这里,不存在的。
或者说,齐国进攻宋国,大宋百姓的反抗之心,并没有那么的强烈。
这其中有许贯忠不遗余力的宣传,也有赵佶赵桓父子俩一脉相承的配合,也在于王烨处理内部矛盾的手段更高超~
简单来说,就是大宋百姓生活的没有齐国百姓的好,大宋的豪强也过的没有齐国豪强安稳。
是的,齐国本来选择的是得罪一波,拉拢一波,豪强属于被得罪的那一波。但是建国之后,手段终归是柔和了许多,王烨或许是个理想主义的愤青,但是宗泽是真正入世的大智慧选手。
王烨的【王道】光环都不太能影响到宗泽,吕好问评价宗泽的学问,已达返璞归真境界,也是《大学》中说的“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也是老子《道德经》中的“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体悟社会自然的真正规律,顺应于这个规律,从而“从心所欲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