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侯官,再正规,但其其行事做派都是十足十的特务风范。
怎么说呢?
概括说,皇帝亲信,官位卑微,权力惊人,行动诡秘,皇家鹰犬,通天之能。
最主要的是,除了明面上大家心知肚明的一些角色,绝大部分侯官的实际身份和其公开身份成迷,外人一无所知。
内候官,有常驻卧底的,也有临时化装侦查的。
他们披挂着各种身份,杂乱于府寺间,或查百官疵失,或查民间之乱。
一般情况下,他们会将搜集的证据或情报,上交有司进行处理。
但特殊情况之下,比如收到皇帝直接下令,他们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追查、审讯、处理的系统办法进行处置。
因此,他们具有一套脱离于国家正常监察和司法体系之外的监察权、逮捕权、处置权等权力。
而外候官,自从广皇帝上台之后,进行了对他们工作范围的调整和改革。
这一分支,不再负责监察州郡,将其转交给内候官手里。
他们的战场,全面转移到周边国家和民族身上。
其编制和资源投入,也进一步急剧扩大。
突厥、吐谷浑、高句丽、倭奴国、新罗、百济、琉求、扶南、萨珊等等。都成为了他们的目标。
许多外候官,通过贸易商队、出访使团、私逃流民等方式,进入到周围国家和民族内部。
甚至,还招募了一批有过贸易和使团经历的本国本地人。
采用的方式,和阿布前世那会儿都差不多。
收买、威胁、感化、培养,等等。
目前,内候官的数量,大约是一千一百人;外候官的数量,约二千四百人。
每一年,皇家内府将会为此付出一笔巨大的费用。
而国库,则不需为此付出分毫,同时也对此部门的情况,也一无所知。
当然,对于军中明面上的斥候、暗探、线人,自然是需要兵部自行承担费用的。
那么内候官会不会和国家层面,特别是御史台,在监察职责上相重合和矛盾?
当然有了!
这,全在看皇帝处理政务的智慧和技巧。
皇帝通过候官系统,就是想知道的比自己的官员们,更清楚、更多一些。
你们知道的我早就知道,你们不知道的我知道得很清楚!
这就是权!
而后,才有衡和策!
阿布的时间,被分成了三个部分。
二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兵部衙门履职。
四分之三的时间,在东宫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