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课题中,林峰运用自己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深入剖析了华国融入全球经济分工后的利弊得失。他既看到了全球化带来的市场机遇、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等积极因素,也清醒地认识到了由此带来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产业空心化等潜在风险。他呼吁社会各界要正视这些挑战,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以实现华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竞争力的提升。
林峰首先草拟了一份关于该主题的大纲,并向其导师石教授进行了汇报。在探讨“利”的方面,他主要阐述了参与全球再分工如何促进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产业升级、就业和人力资源素质的提升、国际合作与外交关系的加强,以及对社会稳定性的正面影响。至于存在的问题,即“弊”,他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经济安全问题,由于过分专注于发展高效益产业而忽视了与国家重大安全相关的技术研发;出口导向型经济导致的产业空心化风险;受国际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国内经济的波动传导;资本主义带来的金融风险增加;收入差距扩大导致的社会分化加剧;污染产业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增大;以及低端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企业利润率低下,最终成为跨国公司的附庸。通过这些分析,林峰旨在提醒人们注意这些问题。
在宁静而充满学术氛围的工作室内,石教授正低头审阅着林峰精心起草的论文大纲。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眼神逐渐变得凝重而吃惊。林峰在大纲中不仅对华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做出了大胆预测,还提出了诸多深刻的见解。
“林峰啊,你这篇大纲真是让我刮目相看。”石教授抬头看向林峰,眼中闪烁着赞许的光芒,“特别是你预测华国会参与到国际分工中去,这一点真是令人意想不到。要知道,我们虽然已经努力了十多年要加入关贸总协定,但道路并不平坦,一直受到各种阻挠。再加上今年欧美对华国进行的经济压制,更是让人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
林峰微笑着点头,神情坚定而自信:“老师,我理解您的担忧。但在我看来,这些只是暂时的困难。欧美国家的体制决定了他们是由少数利益集团所掌控的。现在,欧美已经进入高收入阶段,劳动力成本和能源成本都居高不下。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这些利益集团急需找到一个劳动力价格低廉、工人素质高、勤奋且能源价格低廉的地区。而华国,正是他们眼中的理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