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他认为“北斗计划”的推行还需漫长的时间等待,未曾料到,这期间航天部门本就有意发射一颗测试型的人造通信卫星。而由于苏辰的北斗计划作为后续动力,卫星的研发和生产得以大大加速。
现今的这款人造通信卫星性能尚不如后来的技术先进,但它已经能够支持最基本的2G网络通讯需求了。
接到航天部门的热情邀请后,苏辰迫不及待地动身了,乘坐航天部门提供的交通工具前往目的地。
进入火箭发射基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即便是由专门人员接送到场,进入前仍然必须出示特定的通行证明。因此,工厂车辆无法直达基地内部。
这辆 ** 的交通工具沿着前往京城郊区的道路疾驰,直到一个高度保密的军事区域。在此地又继续前行大约三公里,才抵达火箭发射基地的核心区域。这里四周百里之内是一片开阔之地,正适宜火箭的升空作业。
苏辰刚一走下运输工具便有种新奇之感,因为他在此之前从未踏足火箭基地,远远看到那矗立的火箭时,心绪不由得泛起波澜。
过去的他对这些航天活动只停留在屏幕后的观察层面,未曾想今日竟有机会亲身经历人造通信卫星的发射瞬间。
当他和陪同人员步入火箭基地,透过防护玻璃窗可以看到火箭被一层层细致地检查和调整着。一见到苏辰的到来,航天部门的负责官员即刻上前相迎,热情地将他引导至侧畔,并微笑着指出:“我们今日所见证的是北斗项目首颗人造通信卫星的启动时刻,请仔细观赏,这一刻将永载史册。”
即使对于航天部门而言,这种发展进程也是令人兴奋不已,毕竟从零到一的变化总是尤为震撼人心。然而实现苏辰描绘的那种愿景,还有很长的一段路程需要走过。而且即便是发射了人造通信卫星,它的 ** 运作效能仍有赖于整个系统的协调与支持。
此时这颗卫星虽未能立即投入使用,但每个人都意识到,随着它的升空,中国迈出了通信卫星领域的重要一步。
站立在一侧,苏辰目光追随技术人员的脚步,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经过仔细检查的火箭。当确认万无一失后,航天部门的主管显得格外慎重,所有的视线聚焦在那静候命令的火箭上,直至技术人员报称一切就绪,“火箭可按指令立即发射”——这是整个项目中的重要时刻。
负责人深呼吸一口气,心情复杂而又期待。这一天的到来,是无数科研人员日夜辛勤工作成果的展现,更是北斗计划从设想转变为现实的关键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