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将王翦出马
秦王政十一年,咸阳宫的朝堂上气氛凝重得仿若能凝出水来。嬴政高坐于王座之上,身着黑色绣金的王袍,头戴冕旒,十二旒玉珠在他微微晃动的头间闪烁着冷冽的光,其面庞冷峻,剑眉紧锁,深邃的眼眸中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犹如一只被困于笼中的猛虎,虽威严依旧,却难掩内心的烦忧。
“诸卿,今秦军攻赵不利,如何奈何?”嬴政的声音低沉而威严,仿若洪钟般在大殿中回响,惊得两旁站立的大臣们身躯微微一震。
台下,满朝文武面面相觑,一时无人敢言。文臣们低垂着头,眼神闪躲,生怕与嬴政的目光交汇;武将们则紧握着拳头,面露羞愧之色,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滴在大殿的石板上,洇出一个个深色的圆晕。
此时,老将王翦出列。他身着厚重的铠甲,虽年逾花甲,须发皆白,但身姿依旧挺拔如松,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沟壑,却未能消磨其眼中的坚毅与睿智,那目光炯炯有神,宛如夜空中闪烁的寒星。他上前一步,双手抱拳,声如洪钟:“大王,赵国虽有李牧之能,其军事谋略不可小觑,然其朝堂昏暗,君庸臣贪,犹如病入膏肓之躯。臣愿领六十万大军,必破赵国!”
嬴政闻之,眼中闪过一丝光芒,犹如暗夜中划过的流星,他凝视着王翦,目光犹如审视着一件稀世珍宝,心中暗自思忖。这六十万大军,几乎是秦国的倾国之兵,交于一人之手,风险不可谓不大,恰似将秦国的命运悬于一线之上。但王翦之威名与谋略,他亦深知,犹如知晓一座巍峨高山的沉稳与厚重。
“王老将军勇气可嘉,只是六十万之众,非小数目,将军可有必胜之策?”嬴政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
王翦微微躬身,身上的铠甲发出轻微的碰撞声,他答道:“大王,赵国兵力虽强,但国力已衰。多年征战,民生凋敝,粮草军备皆显匮乏。李牧善战,然我军以逸待劳,粮草充足,后方稳固。且臣听闻赵国内部郭开等奸臣当道,只知中饱私囊,谄媚君王。只需略施离间之计,使其君臣相疑,李牧必不为所用。届时,赵国可破也。”
嬴政微微点头,双手不自觉地摩挲着王座的扶手,心中虽仍有疑虑,但眼前局势危急,恰似烈火焚身,也无良策可解燃眉之急。“好,便依老将军所言。寡人命你为统帅,即日起筹备出征之事。”
王翦领命而归,回到府邸,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粮草、兵器。他亲自前往军营,监督士兵训练。秦军营地之中,尘土飞扬,喊杀声震天,士兵们士气渐复,犹如一群重新找回野性的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