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人口众多,但其兵力一直维持在四十四万左右。
除去楚国都城及各处驻守的兵力外,在北方边境驻扎的兵力,应该在四十万左右。
即便楚皇项羽狂妄自大、目中无人,那他选择亲征,又怎会只率领十万兵力?
冒顿说出了心中的担忧,众多文臣皆点头表示认同。
提及诱饵,在两次交战中,楚军确实常常使用此计。
在众文臣的议论声中,他们认为,楚军十万兵力的出现,必定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
至于此阴谋究竟为何,他们虽经多次研讨,却始终难以洞悉事情真相。
首先,据多方探子查探,整个草原之上,除这十万楚军外,并未发现其他楚军踪迹。
此外,更令人费解的是,这十万楚军不仅无援军,甚至连必需的粮草器械供应也无。
非但没有后勤补给,还摆出一副坚守不出的态势。
他们选择坚守,究竟是何目的?
再者,这十万楚军与当初被消灭的十万三国联军截然不同。
虽同为十万中原兵力,但在战斗意志、兵力部署、依据地势的反击能力等方面,却有着天壤之别。
当初匈奴人采用围点打援之策,将十万三国联军围困于代地以北时,同为中原兵力的三国联军,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很快便不战自败。
故而,匈奴骑兵未费多少气力,便斩杀其主将吕泽和赵王张敖,又顺势招降了陈豨、臧荼。
至此,赵、代、燕三地成功被匈奴占据。
忆及往昔以汉国为首的三国联军,那不堪一击的表现,与现今的十万楚军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探报中,楚军仅有十万之众。
其兵力皆为步兵,且无任何兵力前来增援。
按常理,楚国皇帝被围困于草原,楚国其他兵力理应奋不顾身前来救驾。
然而,这一切并未发生。
议论声中,众人情绪愈发激动。
最终安静下来后,一人提议阵前劝降楚军。
对此提议,冒顿认为可行。
十万楚军已被包围,他们既无援军又无后勤保障,短暂的拼死抵抗不过是他们最后的垂死挣扎。
劝降或可瓦解其士气,亦可借此验证项羽是否身在军中。
若项羽不在军中,无需多言,此十万楚军必是别有目的而来。
其目的虽不明,然其竟敢孤军深入,必是有所图谋。
主意既定,冒顿接连下达数道命令。
首先,他继续派人打探楚国各地的动向。